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前些日子,江蘇省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22年江蘇生態環境狀況:在GDP跨上12萬億元台階的同時,PM_2.5年均濃度實現了2013年以來“九連降”,江蘇生態環境質量創新世紀以來最好水平。
江蘇是經濟發達省份,承擔著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榮使命。這幾年,江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經濟繼續穩步增長,生態環境保護也發生了根本變化。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協同並進,江蘇的實踐富有啟示意義。
良好生態環境是檢驗一個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準,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如何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實現雙贏?江蘇的做法很乾脆,實現經濟增長與污染排放有效“脫鈎”。一方面在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上下功夫,嚴守環評准入門檻,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另一方面扎實推動火電、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開展重點企業清潔生產改造。經濟增長與污染排放在這裡“截然對立”,沒有調和餘地。
致力於尋求環境、經濟、社會效益的最大“公約數”,是江蘇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一大法寶。面對企業和基層遇到的環保難題,江蘇生態環境部門不是簡單行使說“不”的權力,而是想方設法說出“怎麼行”。衹有找到辦法,告訴基層“怎麼行”,才能破解難題。在江蘇,這不僅是面對難題的態度,更是有效的工作方法,並沉澱成許多制度性成果。比如,大氣治理攻堅便民服務“12條”、保護企業產權“23條”等。江蘇還有“企業環保接待日”等機制,變問題為議題,幫助企業解決治污難題。不難看出,江蘇服務地方、服務企業、服務民生、消除堵點的做法,成為高質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的有力支撐。
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證統一,不是簡單的一加一,也不是把不同方面“捏合”起來,而是要系統推進,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江蘇在這些方面也有很多創新之舉。他們加快由污染防治向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轉變,推動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穩步提升。《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將全省22.49%的陸域面積嚴格保護起來,切實守好生態“存量”。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創新開展“生態島”試驗區建設,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生態補償制度。江蘇還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既有治理舉措,也著力提高治理能力。這都是辯證思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生動體現。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江蘇的實踐是鼓舞人心的。不只江蘇省,對其他省區市來說也是一樣的,都要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建設的關係,這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踐要求,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
作者 魏永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