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經濟增長目標合理,有助於實現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3-08 07:50:15


  中評社北京3月8日電/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過去一年和過去五年政府在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中所做的扎實工作,對今年中國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政府的重點工作任務提出建議。其中,報告明確提出了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左右的預期目標。
  
  中國網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文章表示,每年經濟增長目標的設定備受各方關注,這也是引領中國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重要指標。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何確定為5%?有沒有條件實現?為此需要做好哪些重點工作?
  
  5%:一個提振信心的增長目標
  
  文章指出,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重要一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作出分兩步走的總的戰略安排。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到2035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新的大台階,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顯然,要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今後十幾年,中國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
  
  按照國家統計局今年2月28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按照現價匯率計算,去年中國GDP總量超過18萬億美元,人均GDP達到1.27萬美元。按照目前對中等發達國家人均GDP在2.5萬美元的標準,到2035年中國人均GDP比現在要再翻一番,扣除物價和匯率變化因素,未來中國中期發展階段,年均經濟增長速度需要保持在4.6%至5.5%區間水平,這樣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就會更加主動、更有回旋餘地。因此,在開局之年設定5%的增長目標是合理的,在落實過程中還要努力實現更好更快的增長。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過去五年,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到121萬億元,五年年均增長5.2%,十年增加近70萬億元、年均增長6.2%。中國經濟在高基數基礎上實現了中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尤其是近三年,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巨大衝擊,中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高效統籌發展和安全,經濟年均增長4.5%左右,增速遠高於世界經濟平均增速1.8%。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能夠取得這樣來之極為不易的新成就,充分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堅強韌性,充分體現了中國經濟具有巨大潛力和發展動力。因此,在開局之年、在中國經濟回穩向上、經濟運行總體回升的態勢下,設定5%的增長目標,既有堅實基礎,也完全有信心可以實現。全年5%的增長目標,正是向市場傳遞了積極信號,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引導各方面預期,有助於擴大就業、改善民生,在發展中防範化解風險隱患。
  
  今年以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等國際機構在分析預測當前充滿不確定不穩定的世界經濟演變態勢時,紛紛調低了世界經濟增長速度,但有一個共同的判斷,就是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一致看好,估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可望在4.4%至5.5%之間。中國如果能夠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就是對世界經濟恢復的極大振奮,期盼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繼續發揮出“領頭雁”和“壓艙石”作用。
  
  5%:一個有條件支撐的增長目標
  
  文章分析,驅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經常用消費、投資、進出口“三駕馬車”來分析。儘管經濟學界對此有多種看法,但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巨大成就看,充分發揮好這“三駕馬車”作用,既符合經濟運行規律,也合乎中國經濟成長實際。
  
  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凸顯。2013年至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50%,居民消費支出在最終消費支出的占比穩定在70%左右。儘管受疫情影響,2021年中國最終消費率為54.5%,比2012年提高3.4個百分點;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5.4%,比資本形成總額高51.7個百分點。2022年受超預期因素影響,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2.8%,有所下降,但仍拉動GDP增長1.0個百分點。消費仍然是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未來中國14億人口要整體邁進現代化,巨大的消費增長潛力必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
  
  投資對促進經濟增長、優化供給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提升基礎設施能力、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關鍵作用。“十四五”規劃圍繞國內國際雙循環高質量發展格局,明確了包括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在內的若干重大舉措和重大部署,目前各地已經形成一批實物工作量,這為今後一個時期以有效投資帶動經濟增長奠定了更加扎實的物質基礎。
  
  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儘管受國際局勢複雜變化影響,中國未來一個時期進出口形勢面臨挑戰,但中國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充分依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不斷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不斷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水平,繼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未來中國貿易合作空間依然廣闊。過去5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8.6%,高於經濟增長水平,突破40萬億元,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
  
  更重要的是,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把實施擴大內需同實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未來一個時期,通過科教引領、人才強國、創新驅動,中國在數字經濟、綠色發展、區域協同、城鄉融合、市場統一等諸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發展不斷深化,將不斷塑造出新動能、新優勢。
  
  就此看,5%的經濟增長,不僅與現階段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相適應,資源要素條件也可以支撐,以今年5%經濟增長為基礎,全力提升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將進一步激活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中國進入新一輪經濟快速發展通道也完全可以預期。
  
  5%:一個需要努力才能實現的增長目標
  
  文章強調,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充分把握中國發展機遇和有力條件,充分估計中國發展內外部環境的嚴峻性和不確定性,清晰地分析了當前發展面對的諸多困難挑戰,統籌兼顧需要和可能,提出了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必須看到,5%的經濟增長目標並不是一個單一指標,還包括就業、物價、居民收入增長、外貿、糧食增長、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等一攬子指標。這些指標是相互貫穿、緊密聯繫的。這就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確保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縱觀當前國內外形勢,外部環境動蕩不安,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超預期影響仍在。中國經濟恢復的基礎也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還是千頭萬緒,穩預期、強信心、促發展工作需要下更大功夫。集中到一點,實現今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和其他各項主要預期指標並不容易,還需付出更艱苦的努力。
  
  政府工作報告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六個更好統籌”要求,圍繞著力擴大內需、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等八個方面的重點任務為新一屆政府提出工作建議。思路是清晰的,方向是明確的,措施是實在的,部署也是全面的。
  
  只要始終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保持各項政策聚焦發力,各項改革措施落實到位,各方面工作加倍努力,全體人民齊心協力、勇毅前行,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5%的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一定可以實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