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少凡特別提到1979年至1980年間的韓國光州事件,當時,韓國光州爆發大規模民主抗議,隨後遭到政府軍血腥鎮壓,美國第七艦隊當時就駐紮在光州外海,美國的態度非常明顯,並不希望韓國因內部動盪削弱美國在東亞的戰略布局,這段歷史充分顯示,美國雖然表面上聲稱不干涉,但實際上採取了各種方式影響事態發展,這與尹錫悅彈劾案中美國的可能角色存在相似之處。
高少凡指出,尹錫悅自上任以來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親美姿態,堪稱是韓國歷史上“五體投地”親美的第一人。他提到,尹錫悅去年訪美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其他官員甚至戲稱尹是“天上掉下來的奇跡”,高度肯定尹錫悅對美國利益的忠實配合。
他說,尹錫悅在國際關係中的作用,無疑是將韓國更緊密地納入美國主導的“美日韓三邊關係”,即所謂的“小北約”框架中。這對美國維繫其東亞戰略至關重要,如果尹錫悅因彈劾下台,反對黨領袖李在明上台,其政策顯然不會親美,甚至可能與中國靠攏,這將徹底破壞美日韓三邊合作的基石,這絕非美國所樂見。
高少凡表示,韓國執政黨議員的態度轉變值得關注。彈劾案初期,執政黨魁公開支持對尹錫悅的彈劾,但最終在投票時立場出現大逆轉。他認為,這種“有序退場”的安排,是執政黨在內外壓力下做出的妥協,這背後的操作很可能涉及美國的影響,美國的長期利益在於確保韓國領導層的穩定性與親美性,即使面臨內部壓力,也需保障政權平穩過渡,以避免韓國偏離既定的外交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