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盧信吉指出,中國也有促進中日關係的內在需求。隨著特朗普揚言準備對中國採取更嚴厲的貿易措施,例如大幅提升對華關稅至60%到100%,中國面臨的經濟壓力將進一步加劇。根據數據顯示,美中貿易戰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使中國對美國出口額下降超過15%,美國對中國出口額亦減少超過11%。如果此趨勢延續,對中方經濟及其產業鏈穩定性將產生深遠影響。
因此,盧信吉說,中國需要積極尋求外交突圍,以減輕美方可能施加的壓力,中國對日改善關係的動機很明確,就是透過擴展國際合作夥伴,特別是在亞洲地區,來分散美國的經貿壓力。這可從去年以來中日韓峰會、中國與南方國家的密集互動,以及推出一系列互惠措施中看出端倪。
他指出,不過,現階段的中日關係改善仍然侷限於“小恩小惠”。雙方在更具結構性的議題上並未取得重大突破,例如釣魚島爭端、歷史問題,以及美日安保條約的影響等,依舊是雙邊關係的深層障礙。此外,中日之間長期疏離的關係,使雙方在恢復互信的過程中需要反覆試探彼此的底線。
盧信吉研判,未來,中日高層互訪頻率雖然可能增加,但實質成果或重大共識的達成仍有待觀察。日本在試圖改善對華關係的同時,也藉此提醒美國注意其態度和政策的影響力,特別是特朗普上台後的對日政策走向。
盧信吉表示,中日關係的最新發展,折射出亞洲地區在美國影響力波動下的外交動態。美中貿易戰的持續,以及特朗普外交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在推動區域內主要國家尋求新的平衡點。對中日而言,儘管短期內可能無法在重大議題上達成一致,但雙方願意調整態度、釋放善意,已是重要的信號。未來,隨著地緣政治局勢進一步演化,中日關係的走向仍將是觀察東亞格局的重要指標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