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生指出,雖然特朗普競選過程已表態,上任後將對所有貿易對象全面加徵關稅,可是絕不可能一視同仁採取“通則”,而是採取雙邊各別談判的方式,以取得美國最佳利益。就好比特朗普同時也宣布將對加拿大、墨西哥課徵25%關稅,顯然,特朗普更喜好以Case By Case的方式取得貿易優勢。
換言之,李隆生說,各國也可能反過來利用特朗普的可交易性格,爭取關稅調降的空間,特朗普先前宣布,在明年正式上任後,原則上會對所有貿易對象都會課徵10%到20%的關稅,但就如同其初階段對中國只加徵10%,如果貿易對象能夠同意美國提出的某些條件,關稅或許有調降的空間。
他說,例如特朗普先前點名台灣搶了美國的晶片生意,未來很可能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就會成為交易的項目之一,倘若台積電先進製程移到美國生產,或者台灣要在軍事上多採購武器,增加軍費支出,美國對台課徵的關稅可能從10%降至5%,諸如此類的情境,都不能排除。
李隆生表示,特朗普可交易的性格,對台灣而言也是一大風險,首先,對美國而言,與中國競爭最大的談判籌碼就是台灣,倘若中方願意讓步到某個讓特朗普滿意的程度,台灣不排除成為被交易的對象,這也是知所以特朗普積極的要台積電先進製程到美國的原因。
他提到,站在美國的立場來看,即使台積電實在不能搬到美國去,也勢必要遷出台灣,因為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太高,無論未來是台海發生衝突,又或者美國將台灣交易出去,美國都只希望中國拿到的是一個空殼,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