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認為,目前主要問題癥結點,看起來還是出自“海巡署”,但“海委會”的發言經常沒有留下縱深,言之過早,例如一開始說沒有與陸船碰撞,後續又改變說詞,“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跳出來替“海巡署”扛責任,一旦“海巡署”有所隱瞞,就只能繼續硬拗下去,這也會導致兩岸互疑加深,較容易有負面效應產生。不過,以現階段而言,兩岸官方在政治角力層面而言都相當克制,後續爭議點釐清後,應該能夠取得共識,化解爭議。
施威全認為,此事件最大的變化在於,陸方否認金廈之間存有“禁、限制水域”,儘管大陸在相關海上的行動仍然克制,卻有很多籌碼可以用。像是可以用非武裝船隻進到“禁、限制水域”,這對台灣的立場而言就有“入侵”行為,萬一形勢升高,陸方也可以改採用武裝船隻,甚至是採取更具武力衝突可能性船艦,這對台灣方面必然形成莫大壓力。
他說,金廈水域本來就是具有高度兩岸政治性,其實,所謂“禁、限制範圍”的劃設,台灣方面在金門水域的法律字面上都沒稱作“領海”。“行政院”在2009年公告“領海”基線時,涵蓋區域包括台灣本島、附屬島嶼與東沙、中沙、南沙群島,並未包含金門、馬祖,因此金門、連江兩縣大小各島是“中華民國”治權所及的領土,但是周邊水域卻沒畫在“領海”範圍。同樣的,大陸劃設領海時,儘管把金門、馬祖劃入其領海基線,但沒把台灣劃入領海。等於台、陸雙方各自默認對方實際統治的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