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泰廷表示,中國拓展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也是為了蓄積對美博弈的籌碼,一是希望促成石油以人民幣計價交易,取代石油美元,達到石油人民幣目標。第二個是著眼於烏克蘭戰爭之後的能源供應鏈大亂,中沙交好,以保能源供應穩定。只是中國的作法對中東國家相對友善,也就反映到沙國對中美領袖的態度差異上。
中美在中東的影響力會出現消長?劉泰廷說,中國短期內難以遞補上美國的權力真空,美國畢竟長期在中東區域擴張軍事及政治影響力,在區域間採取權力平衡策略,所以截至目前中東國家在安全和軍備需求方面仍然依賴美國,不過,中方以經濟面的方式切入,確實是有利的途徑。
他指出,美國長年在區域的干政問題引起中東國家反感,中東對於中國的經濟投資必然歡迎,經濟面切入是最佳策略,加上中國長期主張不干涉他國內政,與過去美國在中東的行為強烈對比,都將讓中國順利穩定在中東的發展基礎。
劉泰廷說,中國最希望達成的石油人民幣目標,在當前國際局勢,以及沙國本身的利益考量之下,看起來不會有正面回應,甚至可能沒有下文,畢竟中東國家也會設法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不過至少從沙國及海灣國家對中國的熱絡互動來看,中國在中東區域的影響力布局感受樂觀。
劉泰廷認為,北京也明白在中東的拓展不可能一蹴可幾,中國在二十大之後的外交布局推展策略主要是廣結善緣,從近來習近平與歐洲、東亞、東南亞、中東等國家領袖會晤的做法來看,可見端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