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譚偉恩:佩洛西確診戲劇化 再訪台機率低
http://www.CRNTT.com   2022-04-14 00:35:19


 
  其次,從美國國會的角度來看,自特朗普時代迄今,近年已通過多項友台法案,同時“前任或現在官員”訪問台灣的行程出現頻繁化,作為現任“國會”龍頭的佩洛西也因此獲得炒作空間及策略效益。

  譚偉恩進一步指出,佩洛西訪台的身分又格外敏感,相較於1997年時任美國國會議長的金瑞契(Newt Gingrich)訪台並會晤李登輝,佩洛西訪台的“攻勢力道”更強。金瑞契雖然是議長,但屬於共和黨籍,與時任民主黨籍美國總統克林頓黨派對立,因此實際上1997年的訪台是在野黨對執政黨在中國政策的質疑和杯葛,中方也可以理解箇中奧妙。

  但今非昔比,譚偉恩表示,如今與中國對抗、遏制中國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集體共識,而佩洛西的黨派又與拜登相同,加上其一直以來立場鮮明,包括支持《台灣保證法》(Taiwan Assurance Act)、《台北法案》(TAIPEI Act)、《美國競爭法》(America COMPETES Act)等,並曾與賴清德等民進黨府院高層進行過視訊會談。

  他說,基於上述前提,如果佩洛西真的訪台,等於是代表拜登政府在兩岸政策上的重大調整。不過就在行前忽然傳出染疫而取消行程,後續又對外宣稱“由陽轉陰”解除警報,這與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先前原定訪台,後又因故取消的狀況相似,如此戲劇化的轉折,研判美國有意踩煞車,佩洛西之後親自訪台的機率低。

  譚偉恩認為,後續的觀察重點在於,美方會否安排其他身分較不敏感的代表訪台,代替佩洛西對台傳遞訊息?如果沒有,他傾向認為,佩洛西訪台用意在於消費台灣,測探北京。此外一個合理的質疑是,佩洛西若真有重要的意見交換,不實體來訪也可以採取線上會晤,這也是美國打台灣牌的一種方式,而佩洛西寧願親訪台灣,擴大刺激中方的意圖明顯。

  綜上所述,譚偉恩認為,佩洛西訪台主要是刺激北京並自我造勢,因為佩洛西今年底的期中選舉也要爭取連任,近來民主黨頻遭共和黨指責對中政策軟弱,佩洛西或企圖藉此回擊,特別是想當實踐《美國競爭法》中第3215與3216段的第一人。

  美國競爭法第3215段內容表示,要終止之前美國官方用“當局”(Authorities)形容台灣執政機關,承認目前由台灣地區合法公民選出的“政府”(Government),等於是部分修正《台灣關係法》中的用語。3216段則是提到,美國官方不得再限制台灣基於官方目的在美國本土使用“中華民國”的象微、符號,例如懸掛“國旗”等。不過由於美國競爭法是國內法,位階低於《台灣關係法》,所以都有附註表示,“不等於美國在外交政策上會調整與‘中華民國’(台灣)的外交關係”。

  譚偉恩表示,假設佩洛西順利訪台,並親身實踐美國競爭法,對其政治聲望必然加分,但面對北京劇烈的反應,仍得適時收斂,總的來說,佩洛西這趟訪台風波可以用“戰略性確診”來形容後續發展,但無論如何,相關目的性都已達到,美國又一次在戰略三角中展現優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