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前總長李喜明不看好新制教召 促設防衛部隊
http://www.CRNTT.com   2022-03-14 10:02:56


李喜明。(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3月14日電/台軍方推動14天新制教育召集,被封為“史上最硬教召”,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說,並不看好現行後備教召制度。他認為每次被徵集回來訓練的成員都不相同,期望召員立即培養默契,形成戰力,恐怕是過度的期待。他主張成立“國土防衛部隊”,在俄烏戰爭實例中,證明他的想法可行。

  李喜明日前接受《今周刊》訪問表示,近年他一直建議台灣應該成立“國土防衛部隊”,招募愛國、愛鄉、愛土,卻不願意長期待在軍中生活的青年,按社區為基礎予以編制組織,以現役特戰部隊官兵擔任核心幹部,定期實施輕武器射擊及戰傷急救等重點短期訓練,平時代替軍方負責地方災害防救,戰時則以小部隊、獨立機動作戰方式,同正規部隊實施國土防衛作戰。

  李喜明認為,台海防衛作戰,若在海空方面都無法有效拒止而讓共軍成功登島,台灣的地面部隊將是最後一道防線,參考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經驗,可以看到很多俄軍的坦克、直升機,都遭到標槍飛彈、刺針飛彈這類輕裝武器反擊而損傷慘重,這就是不對稱戰爭的實踐。在烏克蘭使用這些武器抵擋俄軍入侵的並非全是正規軍,還包括大量的“國土防衛部隊”。

  李喜明指出,國土防衛部隊和現行的後備動員體制並不相同,現在的後備教召機制,期望每次都互不相識的召員能夠立即培養默契形成戰力,恐怕是過度的期待。

  李喜明表示,國土防衛部隊可以固定的編制及任務,讓每支機動部隊負責防禦一個熟悉的社區環境,只要會操作刺針飛彈、反裝甲火箭、輕型兵器等這類輕便武器,藉著地形熟悉的優勢,就有能力打一場機動、分散、存活的作戰,只要地面部隊能夠持續維持作戰能力,中共就無法取得最後勝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