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藥品耗材集中采購將全面“提速擴面”!虎年剛開年,國家醫保局就送出民生大禮包。
據報道,包括種植牙、骨科耗材、藥物球囊等高值醫療耗材預計年內將納入國家集中采購,“一口牙換一套房”等百姓反映強烈的問題,有望得以解決。
大家有多期待和擁護國家集中采購藥品耗材政策?去年,朋友圈“霸氣砍價”視頻屢屢刷屏,政府談判代表讓藥廠降價“再努力點”成熱搜金句,可見一斑。
國家以帶量采購減少中間環節、削減“公關成本”、掌控更大議價權,有力推動藥品、耗材價格回歸合理區間,大大降低了家庭和社會整體醫療開支,給百姓帶來了十足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數據表明,六批集中帶量采購後,相關藥品平均降價53%。兩件標志性新聞,記憶猶新:一件是,轟動一時的“藥神案”中癌症救命藥“格列衛”,集采後比代購還便宜;另一件則是,心臟支架均價從1.3萬元降到700元,給我國約3.3億心血病患者帶來福音。數字背後,一個個患者家庭肩上的經濟負擔得以舒緩,更具有意義,更令人舒心。藥品耗材集中采購即將再次提速,價格越降越給力、兜底保障越來越牢靠、群衆看病越來越便宜,怎叫人不期待?
不過,網上也出現了一些對集中采購“擴軍”的疑慮。比如就有些“不差錢兒”的網友,擔心集采後醫療耗材品質會有所下降,聲稱要盡快去植牙。
如此言論,是不是某些牙科診所、耗材廠商為謀利益故意放話,咱暫且不作“誅心之論”。但這樣的輿情,倒也應該給有關部門提個醒兒:集采過程中嚴把質量關,確保集采物料降價不降質,把百姓的安全感落到實處。
集中采購的質量關是值得信賴的。畢竟,投標、中標門檻相對較高,資質不够、產能落後的小廠已被排除,能被納入的多是經過長期使用、經受了考驗的成熟產品。同時,納入集中采購并不意味著可以“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而是會被納入嚴格的閉環式管理,一旦質量出問題,隨時面臨“掃地出門”的風險,廠商還得承擔相應民事、刑事責任。可以說,只要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到位,“便宜”也能有“好貨”。
當然,有關部門要善用媒體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將集中采購閉環管理的嚴格流程、原則告訴公衆,讓監管更加透明更讓群衆放心。同時,也要解釋清楚集采後醫療用品用具選用的原則:集采藥品是兼顧各方利益的“最優解”,但絕非是“必選項”,在醫療實踐中會充分考慮用藥個體差異和群衆的多樣化需求,尊重患者的自主權。唯此,才能為集采落地生效營造更好輿論環境,釋放更大社會效益,讓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來得更強些。(來源: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王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