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潘兆民:美國撤軍阿富汗兩面向劍指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21-08-20 00:37:58


 
  潘兆民指出,美國本來想透過介入阿富汗去牽制中國、俄羅斯,結果發現,阿富汗原來是個坑,本來預期能夠有擴散效應,壯大美國的利益,結果反而是限制了美國在當地的影響力,造成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布局停滯。

  所以很多人說,這次美軍從阿富汗撤離,正形同於當時自越戰撤軍,也是美國發現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撒手離開。所以從美國的核心利益來看,美國當然不是失誤,這個決策更是經過推敲算計的結果。

  潘兆民認為,要論美方的失誤之處,或許是美國的情報網絡跟撤軍行動有某種程度的落差,美國防部也承認,原本預計阿富汗政府軍可撐幾個月,結果短短11天阿富汗官方就兵敗如山倒,被塔利班組織接管,狀況失控,讓美軍灰頭土臉。

  美軍本來打算安穩的撤離,沒想到阿富汗總統甘尼(Ashraf Ghani)無預警帶著財產逃亡,本來應是等到美軍撤退以後,才會進行和平政權轉移,沒想到還沒有撤退,塔利班就全面攻占,阿富汗總統流亡,美國大使館官員趕忙撤離,破壞了拜登政府當初所設定的步驟。所以美國在這場行動失誤,應該就在於情報網絡的情蒐誤判,但整體而言,都跟美國政府所設定方向沒有偏離太多。

  潘兆民說,美國撤軍阿富汗不只符合本身利益,當中也暗藏抗中策略。他指出,美國勢力離開阿富汗,以當前的國際秩序情勢來看,“美退、中進”是常態,已經在不少多邊制度、國際組織中可以見到如此現象。

  也就是說,當美國撤出阿富汗的時候,就是其他強權進入的時候,可以發現歐美許多大使館紛紛撤離阿富汗之際,俄羅斯大使館卻沒有撤離,甚至在美國撤軍之前,塔利班的高層去中國拜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意思很明顯的透露出來,阿富汗沒有美國把持,中、俄有機可乘。

  潘兆民表示,美國也明白此道理,所以美國除了為自我核心利益打算,其實也在對中國設局,試圖將中國推入阿富汗這個“坑”,展現出中美角力的面向。這一場戰爭背後的大國角力,對中國、美國而言,彼此都在暗自較勁。

  阿富汗因為在巴基斯坦、伊朗周邊,地理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美國之前就是把它當作制衡中、俄,甚至是掌握中東政局的跳板,但未料,阿富汗動盪的情勢卻成為了“大國墳場”。潘兆民說,不論是前蘇聯或者現在的美國,都在當地經營許久,成效卻都不如預期,反而灰頭土臉。

  所以美國也在盤算,當美國退出,中國勢必會適時進入,以便擴張中國經濟範圍的影響力,甚至是政治軍事的影響力。但中國也明白箇中玄機,在有諸多前車之鑑的情況下,北京當然知道,不能貿然陷入到阿富汗的內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