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深度:李劍諸談中美關係塑造力
http://www.CRNTT.com   2021-06-02 00:12:11


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主任、福山智庫研究員、北京大學政治學博士李劍諸先生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梁帆攝)
 
  中評社:剛剛聽您闡述“塑造力”幾乎都是在經濟上,其實在治理模式方面中國一直沒有受到國外的認同,西方國家長期頻繁地用“專制”來抹黑中國。在疫情中,中國優異的表現體現了治理模式的優越性,您認為在這方面中國是否也展現出了“塑造力”呢?
 
  李劍諸:這個問題非常好。中美在治理體系上也是存在競爭的,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強大的民主國家,但美式民主有很多亂象,疲態畢現。國會騷亂在全球觀眾的目瞪口呆下上演,不僅傷害了民主價值,也動搖了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中國的賢人政治和舉國體制,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抗疫成功就是中國模式向全世界的完美演繹。正是因為中國有這種舉國體制,我對中國克服美國的“卡脖子”很有信心。
 
  哈佛教授薩繆爾·亨廷頓認為,如果民主制度達不到一個良好的治理效果,就沒有內在的價值。這說明西方很多學者也在反思,哪一種治理體制才能給國民帶來更大的幸福感,給社會帶來更快速的進步。中國正在提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但是要讓世界各國看到中國治理體制上的優勢,聽明白中國講的道理,這非常需要更高水平理論建構和頂層設計,形成一套與蓬勃經濟發展配套的話語體系。
 
  如果把中美之間的競爭,純粹理解為大國之間的利益衝突,或是民間所謂的爭奪老大的地位,那就顯得粗淺了。我們要在中美競爭中,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的發展模式和中國的良政善治。
 
  中評社:“後真相”政治在美國變得十分普遍,新疆棉事件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作為資深傳媒人,您認為中美怎樣才能有一個真正的對話和交流?
 
  李劍諸:現在的中美關係,其實還未達到冰點,只是處於一個歷史的“低潮”,就如基辛格所說,“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原來那個狀態”。但是中美之間的民間外交仍很頻繁,證明中美之間還是有真誠交往的需要。
   
  美國的媒體普遍反華,炒作新疆就是議題設置(Agenda setting)的一部分,“控訴”中國在新疆搞“種族滅絕”,卻對中國在新疆成功有效的反恐隻字不提,營造了一個不利於中美關係良性發展的輿論環境。大型民調機構蓋洛普最近的一次調查顯示,89%的美國人視中國為競爭對手甚至是敵人,而不是合作夥伴;認為中國是美國最大敵人的美國人,在去年翻了一番,從22%上升到40%。所以中美關係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制於媒體和意識形態的偏見。
 
  從國家層面看,外交難於破冰。但中西方的民間交流其實並沒有受到實質影響,社交媒體為中美千禧一代的互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美國政府對TikTok的禁而不絕就是鮮活例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