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怎樣與深圳共同進步?王緝憲解答
http://www.CRNTT.com   2021-01-08 00:19:33


 

  交通運輸方面,香港是一個典型的長期依賴外部世界生存的城市,對外交通就是它的生命線。也正是因為如此,香港的機場港口無論是管理運營,還是與世界的連接度都是世界級的,特別是航空貨運多年獲得世界排名第一。深圳在這方面也非常成功,集裝箱港口從無到有,目前已經超越香港,成為世界第四,空運方面也名列前茅,高鐵客流量也大大超過大多數的中國城市,顯示出深圳與內地各個城市強大的關聯度。然而港深兩地之間的跨境交通仍然存在不少問題。王緝憲預測,到2035年,跨境的日均流量與2018年相比,將會翻一番;同時由於深圳將在西麗建設一個高鐵樞紐站,估計未來香港經過深圳前往其他城市的人數也會激增。如何通過基礎設施和軟件,特別是智能科技實現一票通等便民措施,這些方面必須有政府的推動,克服一切技術和意識形態上的障礙。

  另外,王緝憲認為,在整個區域的對外交通方面問題更大,特別是空域的整合上。深圳機場第三跑道正在建設,大灣區的三個大機場,香港、廣州和深圳都將有三條跑道,加上正在建設第二跑道的珠海機場,和將要在佛山建設的西部樞紐機場,大灣區的空港能力將會有極大的提高。然而,已經討論了超過10年的區域空域管制系統,一直在等第二只鞋落地。民航為大灣區帶來的價值是極其巨大的,新空域管制體系的拖延會讓國家大灣區戰略在執行上大打折扣。

  全球供應鏈服務方面,王緝憲強調,無論對於有數百萬人員從事製造業的深圳,還是對於有幾十萬人員從事國際物流貿易的香港,都有充分的理由去強化全球供應鏈服務這個行業。但是港深兩地在全球供應鏈服務中的角色是很不同的,同時互補性又極強。深圳作為電子等產業的巨頭,不僅自己走到了能夠生產大量創意產品的階段,而且也是很多產品全球化供應鏈當中的一個環節,為很多最終消費品提供零部件。當出現所謂逆全球化潮流的時候,“中國加一”的模式往往就是深圳或者大灣區,加東南亞某個國家,以此繞過各種不合理或者不合法的規管和關稅,形成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雙贏的全球供應鏈。當RCEP這個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協議達成後,更是如此。香港作為精通東南亞和一些西歐、南歐國家貿易的老牌渠道經營者,利用語言和貿易傳統連接這些地區市場與大灣區,其中兩個很重要的背景原因,就是香港的區域物流樞紐地位以及過去40年港資進入珠三角投資。然而電子商貿的崛起無形中削弱了香港作為供應鏈服務商的角色,龐大的中國電子商務平台們,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把中國與世界連接起來,因此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香港供應鏈參與者在很大程度上被邊緣化。

  王緝憲續指,香港在電商領域的弱勢,對深圳也沒有任何好處。因為深圳大量企業及產品是經過香港出口。香港需要做好全球供應鏈速度,吸引世界級的電商網絡企業,讓香港成為中國與亞洲,甚至“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進出口門戶。他表示,香港是國家需要的自由港,在國家選擇更加開放,在海南等地開拓自貿區、自貿港的時候,特區政府應該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貿易、金融、物流的效率,為深圳以及整個大灣區全球供應鏈提供更好的服務。

  王緝憲總結道,各國通力合作研發疫苗以及RCEP這一世界最大的自貿區協議簽訂,都充分說明了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作為這個過程的一部分,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進一步融合,與全球更緊密地聯繫,並給國家帶來更大的貢獻。同樣是不可逆轉的。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