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一鳴:逆周期調節求穩 結構性改革提質
http://www.CRNTT.com   2020-01-09 00:21:53


王一鳴在中總論壇上發表專題演講。(中評社 沈而忱攝)
 
  從短期看,內地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有三點。首先,中國企業對於中美貿易摩擦適應得很好,從多方進行調整和改革,開拓了新市場;其次,內地為應對外部衝擊,加強了對關機技術的研發,對特定的部門產生了積極影響;此外,減稅降費的政策紅利將進一步體現,因為減稅降費它有一個滯後期,對經濟的影響它存在滯後性,將在今年的經濟中體現出來;第四,金融環境正在持續改善,宏觀杠杆率得到有效的控制,監管在不斷的完善,化解金融風險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最後,改革紅利得到了進一步釋放,四中全會繼續出台了很多改革新舉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將繼續。

  “當然今年我們也面臨新的挑戰和風險。”王一鳴指出,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全球正處於低增長、低利率、高債務、高風險的特殊階段,內地依然面臨著外部不確定性的衝擊;從內部來看,不同的行業還在分化,就業的壓力也在顯現,區域的不平衡性還存在。

  王一鳴認為,內地還需繼續用好逆周期調節工具來穩定增長,包括減稅、保持貨幣流動性、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等。另外,要通過財政公共政策引導資金項目,使資金流向供給和需求兩端都能受益的領域,例如民生領域、包括5G在內的新一代基礎設施、先進製造業、基礎研究等。還需要培育一系列新的增長極,如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來參與國際競爭。

  利用逆周期調節工具並不意味著放棄結構性改革。王一鳴表示,正因為我們面臨著結構性問題,所以我們要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高發展質量,彌合與發達國家的缺口,保證內地在未來一個時期依然能夠保持強勁的增長動力,依然能夠保持國際競爭力,依然能夠實現比較快、比較好的經濟增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