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台美經濟對話 黃財源:紙上談兵談不上實質
http://www.CRNTT.com   2021-11-28 00:21:10


屏東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黃財源。(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高雄11月28日電(記者 蔣繼平)針對第2屆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屏東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黃財源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會議內容是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盤點掌握台灣優勢產業如何配合,還在紙上談兵談不上實質作用,但對台灣執政黨則有“安慰劑”的效用。台灣戰略地位及半導體產業重要,當前中美博弈下,台灣的策略只有在中美兩點形成直線之間選擇趨近方向,這場對話只是趨近美國的一場戲碼,只有形式大於實質、政治大於經濟的意義。

  黃財源,中興大學經濟學系學士,政治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曾經擔任“行政院”主計處研究員、“經濟部”統計處研究員。

  第2屆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23日剛落幕,對話聚焦供應鏈韌性、經濟脅迫、數位經濟、5G網路安全及科學與技術等5大類議題,雙方皆歡迎深化合作、強化經濟關係的機會。

  有關上述五大類議題的解讀,黃財源表示,從這場會議的內容和結果看,是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盤點掌握台灣優勢產業如何配合的會議,看不出台灣官方的積極意見。較有牽涉的對抗經濟脅迫,是一項普世價值,其他四項對台灣優勢產業而言,科學與技術的精進,本來就是企業最重視的核心價值,召開會議再次強調合作,其實質作用不大,況且還在紙上談兵階段,但對台灣執政黨卻有提升地位的“安慰劑”效果。

  美國目的為何?加重台灣戰略地位價值抑或想搬走台灣半導體產業?

  黃財源表示,台灣的地理戰略位置和半導體產業的科技價值,在中美大國博弈格局下,都是雙方極力爭取的標的,隨著科技和產業的進展,台灣半導體產業價值水漲船高,美國加強台灣半導體產業各層面的合作力度,可阻卻技術擴散並遲滯中國的發展速度,加重台灣的戰略地位價值。

  他繼續說,美國最想把台灣半導體產業整個搬走,但企業能在台灣茁壯成長,到美國設廠卻不一定能存活,尤其是台灣擁有優秀且富責任感的頂尖人才,企業投資人和經理人也會評估兩處設廠經營的投資報酬率,這不是美國可以號令得動的。

  2000年美國、中國、台灣GDP加總,美國約佔87%、中國10%、台灣3%,到了去年則變成50%、48%和不到2%。三角形早已變成一根針,台美經濟合作還有價值?

  黃財源表示,台灣2020年一年全台人民的總產值GDP大約新台幣20兆元,連中國大陸較大省分的產值都比不上,美國的產值比大陸更大,再把美國、中國、台灣的經濟狀況放在同一平面上定義為三角形並探討三角互動關係,已經是很不適當的論點,現在只剩下中、美兩點形成的直線。

  因此,黃財源認為,在當前中美大國博弈下,台灣的策略只有在中、美兩點形成直線之間,選擇趨近方向和預留多大的距離。台美經濟合作對話,是趨近美國的一場戲碼,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效果。那麼大國博弈中的中國,又是如何看待這類戲碼的頻繁推出?因此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