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盧信吉:美歐劍指新疆人權議題 各有所圖
http://www.CRNTT.com   2021-03-27 00:34:20


盧信吉。(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3月27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美國與歐盟對新疆人權議題對中國制裁,並抵制新疆棉花等舉措。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助理教授盧信吉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美國打算在絕對掌握話語權的領域中,促使西方世界共同對中施壓,同時起到煽動中國族群混亂的效果,讓中國承受內外壓力。歐盟則是彰顯價值觀的同時,也拉高後續對中談判的籌碼,包括政治或經貿方面。美歐各有所圖。

  盧信吉,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現任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助理教授、中興大學日韓總和研究中心研究員、中興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副執行長。研究專長包括國際關係理論、地緣政治與國際安全、外交政策、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

  美國拜登政府在與中國進行高層戰略對話前後,不斷凸顯新疆等地的人權議題,並聯合歐盟對中共官員祭出制裁。近日多家美歐企業更不約而同發表聲明抵制新疆棉花,引起國際注目。

  針對美歐聯手劍指新疆人權議題,盧信吉表示,可以發現,美國在與中國展開高層戰略對話之前,就開始醞釀發動相關議題,會談上將人權議題搬出來對中叫陣,從外交及談判的角度來看,很明顯是因為,美國自認在人權議題上掌握絕對的話語權,美方身為民主政體的全球霸權,自然在人權等自由價值握有意識形態的控制鈕,美國在會晤上抨擊中國的人權問題,就是評估自己有勝算,是施壓中國的籌碼。

  美國的出發點主要有二,盧信吉說,一是美方認為人權議題是必勝的領域,在外交場合提出來,中方無力回擊,也就製造美國進逼中國的戰略空間,此外,因為美國掌握自由世界的意識形態指揮權,當美國發動相關議題時,可以促使歐盟等理念相近的盟友共同譴責中國,對中形成外部壓力。

  第二則是操作新疆等少數族裔的人權議題,有機會對中國內部形成族群紛爭,不只外部對中有壓力,中國內部也可能產生混亂。盧信吉認為,美國或許想讓中國承受內外紛擾,以強化後續對中的競爭立基。

  歐盟方面,盧信吉指出,首要出發點,可能是受美國的催化,因為歐美本質的價值觀比較相近,所以歐盟在美國引導之下,會去響應支持人權議題,這是傳統的理念結盟,不過,歐盟同時也有本身利益的考量,不可能只是單純就價值觀配合美國,歐盟有所表態,同樣也是綜合考量的結果,背後的考慮無非是增加後續對中談判的籌碼,無論是政治上或者經貿上皆有可能。

  盧信吉說,回過頭來看,歐盟已與中國簽訂歐中投資協定,這意味著歐盟某種程度上也是有接受中方論述的可能,當兩方有經貿互動關係的時候,這種意識型態之爭,有時候本質可能是利益之爭,歐盟身為國際關係中有影響力的一支,與美國接近一點可以向中國叫牌,與中國近一點又可以對美國談判,所以他認為,歐盟在這當中扮演“獲利鐘擺”或許是主要目的。

  至於新疆人權議題以及新疆棉花抵制潮是否持續發酵?是否對中造成負面影響?盧信吉表示,端看後續演變,例如國際輿論風向、美國的實際獲利等,假設國際輿論一面倒向美國,美方必然會繼續攻擊這個議題,但如果這件事情沒有實際來得有利可圖,美國就會在議題的設定上面做調整,就好比先前西方世界颳起一陣挺港風潮,可是如今力道趨弱,也是相同道理。

  盧信吉指出,接下來可觀察歐盟的態度,如果歐盟的操作本身是為了扮演“獲利鐘擺”,待相關目的達成後,或許態度就會轉圜,而美國會設法持續施壓,外部需要視盟國的支持力道能否延續,不過要在中國內部形成族群紛爭,恐怕較難,因為訴諸的對象是族群,不是成熟的政治勢力,中國的族群構成眾多,要做到煽動特定族裔製造混亂的可操作空間不大。後續中方如何接招,值得觀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