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台盟深圳市委會主委林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
二是進一步加強文化交流。近來,《繁花》等大陸優秀影視文化作品吸引台灣劇迷,“科目三”、“鉢鉢雞”等短視頻神曲舞蹈風靡兩岸,以極短時間在兩岸形成“現象級”傳播。這些都說明,兩岸同文同種、同風同俗,兩岸青年有著一樣的美食愛好、一樣的文化品位,在流行文化和生活方式上互為影響。文化是兩岸共同的根脈,能夠引起共同的情感共鳴,即使時光流逝,跨越山海,哪怕有人為阻隔,也難以減少,從未改變。
越來越多台胞在大陸找到實現夢想的舞台
中評社:作為台胞二代,您在年輕的時候選擇到剛剛改革開放不久的深圳創業,並取得了如今的成績。您有哪些創業經驗可以同想在大陸發展事業的台青分享?
林娜: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我選擇了深圳。作為二代台胞,我出生後一直跟隨父母居住在江西南昌,在成立深圳經濟特區消息公布的當天,我從父母口中第一次聽到深圳的名字。對深圳充滿了好奇與向往。“初生牛犢不怕虎”,從暨南大學畢業後,我毅然放棄了留校保研的資格,選擇到深圳來闖一闖。當時,周圍的人都反對,但我義無反顧。初到深圳,我看到的是陳舊的設施、規模很小的火車站,馬路與鐵路交匯處是簡陋的木頭欄杆配合紅綠燈上下起落,城市到處可見邊陲小鎮的印跡,最繁華的街道深南大道也不長。說實話心裡落差有點大,但“既然來了,就在這裡試試看吧。”抱著對祖國大陸改革開放的美好憧憬,我選擇留下來。“只要你想去做,堅定信念就一定能行。”留下來後,我一待就是35年,35年來,我伴隨這座城市一起成長,見證著它日新月異的發展奇跡。“來了就是深圳人”,這裡已經成為我刻骨銘心,不可割舍的故鄉。
長期以來,我一直從事金融領域和企業管理的相關工作,親歷離岸金融業務20多年的發展,在推動離岸金融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自由貿易區”“跨境人民幣”等方面做出了很多積極探索;後來,我在企業從事管理工作,運用金融專業知識服務企業發展壯大;現在,我在深圳市政協擔任副秘書長。2018年,我成長為一名光榮的全國政協委員。
現在回想起來,我非常慶幸自己年少時的選擇。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但更重要的是你要看到機會,並且迅速抓住它。我的成長,正得益於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得益於深圳良好的營商環境,而我,恰好抓住了最佳時機,一切都是剛剛好。
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大陸一直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越來越多的台胞特別是台灣青年在大陸找到了實現自己夢想的舞台,粵港澳大灣區更是給台灣青年築造了追夢、築夢、圓夢的舞台。希望我的成長故事能給廣大台灣青年更多的啟發,我期待更多的台灣青年能到大陸,到大灣區來走走看看,時不我待,抓住時機,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見證者、參與者、受益者。
中評社:作為一名台籍政協委員,您認為,大陸還應從哪些方面著手為台青在陸創業提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