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評論》第311期:論述熱點
http://www.CRNTT.com   2023-11-05 00:13:00


 
  本期“智庫前瞻”欄目刊發了《AI對未來大學的改變可能是教育本質改變》《台灣“去中國化”教育背景下如何實現心靈契合》兩篇文章。

  《AI對未來大學的改變可能是教育本質改變》一文作者銘傳大學永續發展中心主位、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表示,教育一直是精英主義式的存在,此一存在維持和支撐了高等教育的“合理性”。如果說電腦、網際網絡、智能手機等工具的出現,對教育的挑戰,衹是停留在信息傳輸的全面、快速、不失真等層次方面,衹是對人們記憶力的挑戰,從本質上說都是技術性、工具性的挑戰;至於開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而在新世紀已經日趨成熟、來勢洶洶的“人工智能”科技成就,對教育的挑戰, 絕對堪稱是全方位的、本質性、顛覆性的挑戰。人工智能的橫空出世,在某一層面上便是將信息世俗化、通俗化,這就無意間挑戰了大學作為精英教育“合理性”的存在,此一衝擊無疑是巨大的,甚至可能是致命的,已經迫使高等教育面臨不變革就被淘汰的抉擇關頭。

  閩南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教授、幼稚園教師發展研究所所長李雲淑,閩南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蘭文靜在《台灣“去中國化”教育背景下如何實現心靈契合》一文中表示,研究發現,個案教師幸福生活的背後掩藏著對最近二、三十年來“文化崩潰”的深深擔憂。在台灣地區執政者“去中國化”教育背景下兩岸人民如何能實現心靈契合?首先,我們要認識台灣地區“本土意識”的“反中國化”內涵, 認識其“本土主義教育”即“台獨教育”的實質,警惕其“去中國化”教育的嚴重危害。其次,要採取措施對當前兩岸的文化與經濟交流活動加以改進以提高心靈溝通的實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