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文物名師:文化傳承要從娃娃抓起
http://www.CRNTT.com   2023-09-05 00:45:12


中國織綉領域研究第一人王亞蓉(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9月5日電(記者 海涵)中國織綉領域研究第一人王亞蓉、台灣文化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李乾朗日前在“兩岸文物名師”對話活動期間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他們分別從古服飾和古建築的角度出發,就中華文化傳承發揚分享看法。

  王亞蓉是中國首批“大國工匠”榮譽稱號獲得者,她師從我國著名文學家、古服飾研究專家沈從文先生。

  紡織考古學界有這麼一句話:“千墓難得一衣”,特別是絲織品等有機質蛋白類文物,容易腐壞、極難保存。對紡織品的發掘和修復都是最急迫、最具搶救性的,環境條件特別艱苦,結果又不可預測,因此做紡織考古工作之不易常人難以想象,但其意義非常重大。在採訪中,王亞蓉向記者講述了第一代紡織考古人篳路藍縷、不懈努力,發掘、保護、傳承中華服飾文化的奮鬥歷程。

  關於服飾文化的傳承,王亞蓉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她希望大家不要叫這些古代服飾為“漢服”,“我們是中華、華夏,華也是花,中國人穿美麗的衣服,叫‘華服’更合適。”

  王亞蓉說,我們要重視使用中國的色彩、圖案和剪裁,這種對文化的傳承應該從娃娃抓起。

  除了柔美的古服飾,硬朗的古建築也彰顯著中華文化的光輝。李乾朗是一位古跡修護研究者,他用20多年的時間,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繪畫出51座古建築。建築凝聚歷史、穿透時間、關照現實、直抵人心。

  “建築是一個地區的名片。”李乾朗告訴中評社記者,之所以這麼講是因為,第一,建築顯眼吸睛,給人留下第一印象;第二,建築材料往往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第三,建築顯示了一個地區的審美。

  古建築如何體現出兩岸文化同根同源?李乾朗表示,台灣早期的移民來自福建和廣東,這部分早期移民將建築技術也帶去台灣。如今台灣保留下來的古老建築同福建、廣東一些古建築的風格很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