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旭東: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和平繁榮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22-10-16 15:06:03


代表通道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曾經有一位美國專家說:“我們總有一天會離開,你們會留在莫高窟,因為你們是這裡的長期守護者,希望我們一起來做實驗,做具體的保護項目。”沒想到30年之後,他們依然每年都要來到莫高窟。為什麼他們能有這樣一種持續不斷的工作態度,把他們的青春、智慧獻給敦煌莫高窟呢?我覺得就是我們大家找到了共識,保護全人類的文化遺產實際上就是保護我們今天這個和平、繁榮的世界。

  王旭東說,實際上我也走過很多國家,去過很多博物館,也到過很多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到每一處我們都會發現,那些文物不僅僅承載了本民族、本國家、本區域的文化,我們也能夠看到,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在那個區域、那些博物館之間的交流對話。所以,通過這樣的對話、交流,我們尋找更多的共同點,求同存異。我覺得,求同存異應該是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大家共同遵守的思想觀念。

  故宮博物院肩負著真實完整地保護並負責任地傳承弘揚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我們提出了“四大願景”:要建成國際一流的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文化和旅遊融合的引領者、文明交流互鑒的中華文化“會客廳”。這樣的使命僅僅靠故宮博物院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甚至國際同行的參與。“四大願景”也需要不斷地向國際同行,包括國內同行來學習、來借鑒。

  作為建成文明交流互鑒的中華文化“會客廳”,是我們非常重要的願景,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使命。我們有一些打算,並在不斷完善。第一是文物互換展覽,我們可以“走出去”,也要引進來自其他國家的文物到故宮博物院進行展覽,甚至可以一起策劃跨文化的比較展覽,這樣的展覽我覺得可能更有意義。

  第二是學術交流。經過了五屆“太和論壇”,事實上就是邀請來自不同古代文明國家的學者,現在也擴大到“一帶一路”國家的學者,能夠參與到這樣的學術交流。在這樣一個平台上去對話,來展示他們本民族、本國家的文明成果,同時也互相學習。

  第三是人員交流。交流是雙向的,我們推出了“太和學者計劃”,就是讓故宮博物院的學者,尤其是年輕學者能夠“走出去”,到世界各個國家的博物館、大學、文化機構去學習、交流,跟國際同行講述中國的故事。同時,我們也邀請世界各個國家的專家學者來到故宮博物院進行研究,以他們的視角來看故宮承載的中華五千年的文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