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評論》第294期精彩觀點搶先看
http://www.CRNTT.com   2022-06-01 00:27:33


 
  本期“智庫透視”欄目刊發了《另起爐竈:拜登外交的策略與目的》一文。該文作者李海默(復旦大學青年副研究員,美國休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表示,回顧拜登一年多來的執政歷程,基本可以總結為:一方面,他確實極大地改動了特朗普對美國傳統盟友的那種愚蠢和狂妄的態度,但另一方面,他遠沒有達到自己所說的“美國重新回來了”,“重振美國的可信度和道德權威地位”的那種高度。具體而微地說,我們看到,拜登的核心思路就是組織以美(及美國利益)為中心的,“另起爐竈”範式的,針對中國的聯盟。拜登政府的目的並不在所謂“改變中國”或“改變中國的行為模式”,而是在於通過不斷競爭去“擊敗中國”,證明美國的體制制度“優於中國”。

  本期“智庫思考”欄目刊發了《“勢”的視野:台灣問題》一文。該文作者李林傑(四川大學政治系研究生)表示,人們對社會現象的認知依託於一定的框架或範式之上,在其中導出框架或範式內部邏輯自洽的推導或結論,但每種框架或範式都具有不完備性,因而解讀與詮釋必然帶有局限性的偏差,而框架或範式的反濟意義則助益於矯正這種局限性。“勢”的範式與框架,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是耦合現況與未來,聯繫動態與靜態,勾連狀態與生成,集偶然性與必然性於一體的中心概念,助益將現況的把握與未來趨向的理解聯繫在一起,導出超越事實與現象堆砌的解譯與判斷。以“勢”的視野看待台灣問題,有助於我們克服在既有思維進程中對問題把握的偏狹化,在“勢”的歷史進程與視野高度,達成對台灣問題的全面性與整體性把握。

  本期“智庫分析”欄目刊發了《全球治理大變局中的金融外交軟實力——審視“金融外交”內涵的現實性與必要性》一文。作者張屹(外交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表示,貨幣金融要素推動區域經濟貿易一體化進程,反之,以區域經貿合作為引擎的國際組織也助推一國貨幣影響力,建構其金融外交軟實力。資產本身的流動屬性可能比主權國家的政治權力這隻有形之手所觸及到的領域更為廣泛深刻。如果說傳統的“贈與型”援助已經與今天的國際格局失調,那麼借貸模式或許更能將今天的金融外交軟實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今天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並非“零基礎”,而是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積纍。在對權力有效監管的規制的基礎上,也隨著區域經濟合作的深化,中國更有底氣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此基礎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開始發起設立,以發展和完善亞洲金融體系,由此,人民幣國際化呈漸進深化和加速發展的態勢。而上述實踐將從“金融外交”的學理詮釋展開。

  本期“思想者論壇”欄目刊發了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思想者論壇:俄烏衝突對台灣的啟示與影響”全文實錄。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中國評論》2022年6月號,總第294期。
   
  中國評論月刊1998年在香港創刊,是目前唯一一份兩岸都特許公開銷售的智庫學術雜誌,以“溝通兩岸、融匯中華”為宗旨,以完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理論為己任,以推動香港"一國兩制"理論創新為內涵,以命運共同體思維重構中美及東亞安全理論體系為特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