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評論》第292期精彩觀點搶先看
http://www.CRNTT.com   2022-04-01 00:18:50


《中國評論》第292期目錄(中評社圖片)
 

  在《俄烏戰爭與世界變局》一文中,作者楊楠(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認為,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一場出乎大部分人意料之外的衝突旋即拉開帷幕。隨著戰事的逐步深入,歐洲地區安全格局在極短時間內呈現急劇變動之勢,各類觀念在國際層面交錯碰撞,並引發各界有關未來全球地緣政治態勢的猜想。俄烏戰爭爆發的十余天後,美國進攻性現實主義政治學者約翰·米爾斯海默在接受《紐約客》採訪時表示,美國和西方不應誇大俄羅斯的“侵略”意願,而應當儘快撤出歐洲、聯合俄羅斯並專注中國。儘管目前看來米爾斯海默的“願景”已很難實現,但這種觀點卻能從側面反映出一種現實,即俄烏戰爭難以輕易撼動以競爭為主流的國際政治走向;中美關係的發展仍是塑造未來世界格局的關鍵要素。

  在《從美國國內政治的角度看近期俄烏衝突》一文中,作者李海默(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青年副研究員)表示,2022年春季的烏克蘭危機,不僅是地緣政治上的大事,而且可以和美國內部政治進程走向聯繫起來一體觀察。該文從美國國內政治的角度分析了近期的俄、烏衝突。一方面,歐洲很有可能會進一步偏向美國,尤其是向美國尋求安全上的保障。另一方面,美國內部政治鬥爭“樹欲靜而風不止”,特朗普和共和黨人將會藉由烏克蘭事件態勢對拜登出招,一切端視拜登政權是否能夠有效地穩住陣腳,如果特朗普捲土重來的風潮無法被遏制,歐洲列國將不會敢於過度親近美國。而有關於中國方面立場,他的主要建議就是進一步深化和鞏固中歐之間的經貿協作關係,確保其不會遭受大環境變遷的衝擊。

  本期“智庫研究”欄目刊發了《兩岸經濟融合第一步:構建兩岸共同市場廈金試驗區》一文。該文作者鄧利娟(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表示,構建兩岸共同市場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經濟方面的重要內容,但近年兩岸關係嚴峻複雜,整體構建兩岸共同市場障礙重重,應可先行構建兩岸共同市場廈金試驗區作為突破口。其現實可行性是,大陸積極支持具有良好合作基礎的廈金區域率先“應通盡通”;台灣當局難以公開反對兩岸地方性經貿往來;廈門具有構建廈金試驗區新的有利條件;金門地區高度支持廈金深度融合發展。策略建議:第一階段積極推動兩岸“小三通”復航;第二階段疫後積極推進廈金深度交流合作,推進廈金兩地區域經濟整合;深化廈金產業交流合作;暢通廈金商貿活動;廈門積極對金門投資。

  本期“智庫思潮”欄目刊發了《中國當代的民族主義與年輕一代思想位移》一文。作者魏磊傑(法學博士,廈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在文中指出,以《長津湖》為代表的主旋律影視作品在中國爆紅,在一些西方媒體看來,這是中國的執政黨意圖利用大規模文宣來挖掘利用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去反對西方。雖中美交惡是解讀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變量,但單向度地從這個視角解讀未免偏狹。晚近以來中國民族主義的生成、轉化與起伏始終處於國際因素與國內因素相互激盪的場域中,並往往呈現為域外敵對者、域內政治主導者以及普通中國民眾三方主體之間的複雜互動關係。喚醒和調動當下中國民族主義的主要不是中國政府,而更多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的無底線遏制與中國千禧一代因時勢變遷而發生的思想位移內外雙重因素的碰撞使然。面對一貫自詡承載“普世”價值的西方,中國新一代年輕人一改父輩們的盲目“俯視”而逐漸邁入到客觀“平視”的嶄新歷史階段。這種劃時代的轉變,將會對中國的未來和21世紀的中美關係產生深遠影響。

  本期“智庫報告”欄目刊發了《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管治港澳的戰略思想與實踐》一文。該文作者張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政黨與政治研究中心秘書長,復旦大學統戰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表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管治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一系列重要戰略思想與實踐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在“一國兩制”、港澳工作領域的集中體現。近十年來中央管治港澳的一系列戰略思想與實踐,主要體現在加強黨對港澳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堅持依法治港治澳、落實中央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落實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以及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八個方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