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林毅夫:大陸市場有助台灣高科技持續領先
http://www.CRNTT.com   2021-03-10 00:34:11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圖片來源:中評社 林艶攝)
  中評社香港3月10日電(記者 林艷)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3月9日接受兩會記者採訪,圍繞兩岸在電子設備和半導體的合作以及兩岸經濟合作等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林毅夫認為,大陸是全世界芯片需求量最大的地區,大陸市場可以讓台灣芯片等高科技產業持續保持領先,同時依靠台灣的供給也有利於大陸發展。可以說,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有記者問道,當前電子設備和半導體產業出現了供應不足等“卡脖子”現象,兩岸在這方面是否能夠進行合作?兩岸合作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什麼樣的意義?對此,林毅夫表示,現在大家對芯片都非常關心。台灣台積電等在全世界的芯片生產中屬於領頭羊,是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且最具有競爭力的製造商。而大陸是全世界芯片需求量最大的一個地區,因此大陸的發展也給台灣的新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林毅夫指出,在去年兩岸之間的貿易中,台灣有1400億美元的順差,實際上反映了大陸對台灣高科技產品,尤其是以芯片為主的需求,未來大陸會繼續保持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他認為,大陸在未來的發展中每年至少為全世界繼續貢獻30%左右的市場擴張。因此,不管哪個國家,哪個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只有充分利用了這麼一個市場優勢,才能過讓他的科技研發和技術的投入,能夠由市場的擴大轉化成它的利潤。有了這個利潤,他才能夠有辦法繼續投入研發,繼續保持技術領先。因此,相信兩岸更進一步的合作,能夠使台灣在這些芯片高科技產業上繼續保持領先。對於大陸而言,也可以依靠台灣的供給降低成本來取得它所需要的各種投入,這也有利於大陸的發展。可以說,合則兩利,分則兩害,而且也希望兩岸是不會分的。

  林毅夫表示,如果因為政治或者各方面其他的原因,造成兩岸的合作不能順利進行。那麼,從國際貿易或是區域貿易的理論來看,小經濟體在貿易中得到的好處遠遠大於大經濟體。反之,如果貿易不能順利進行的話,小經濟體受到的損傷也遠遠大於大經濟體。從形象的比喻來說,一個大經濟體像是一艘航空母艦,一個小經濟體則像一艘小漁船。對於航空母艦來講,再大的風浪還是能夠平穩航行,而小漁船碰到比較大的風浪甚至可能會翻船。

  林毅夫表示,兩岸都是中國人民,我們當然希望兩岸能夠加強合作,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能夠在我們這一代人中實現。他也相信,在實現的過程中,相信台灣人民不僅能夠分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帶來的好處,而且台灣人民得到的好處也一定會遠遠大於大陸人民得到的好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