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黃淼章語中評:用交流促進兩岸文化更好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0-12-06 00:18:00


 
  他亦指出,廣州有南越王博物館,有南越王宮博物館,還有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這幾個南越的遺址應當串起來,並有效利用現代化的聲光電技術,這樣才會更加出彩。

  “城市之間的聯動也應該重視,”黃淼章說,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大致從漢代起,廣州地區就同東南亞有交往。目前,廣州正帶領並聯合國內其他26個城市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在這方面,廣州應該加大宣傳力度,抓住機遇,擴大廣州在歷史文化方面的影響。

  他認為,在大灣區中,廣州在文化方面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不過,這還有待於更深層次的發掘和推廣。

  互相交流學習 促進兩岸文化更好發展

  黃淼章表示,嶺南文化有三大板塊,分別是廣府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其中,廣東的客家人有很多在歷史上去了台灣。比如,廣東客家的蕉嶺縣就有很多人去台灣並定居繁衍。現在台灣還有很多客家人回到廣東尋根問祖。

  “有很多來廣東的台灣人很喜歡我們這種嶺南建築,”黃淼章說,因為嶺南文化是平民文化,具有親民的特點,容易得到大眾的青睞。嶺南的建築風格對於台灣的一些建築也有影響。

  黃淼章說,粵台兩地的文物也有諸多“緣分”,比如,陳家祠有個一47層的象牙雕,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有一個14層的象牙雕;廣東此前發掘出來西村窑址,台灣的很多博物館中也有西村窑製品。

  黃淼章指出,兩岸的文化可以多多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從而起到更好地促進作用,促使兩岸的文化發展得更完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