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智庫:《中國評論》第260期精彩觀點搶先看
http://www.CRNTT.com   2019-08-01 00:25:53


《中國評論》第260期目錄(中評社圖片)
 
  本期“智庫報告”欄目刊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 法學院副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法學博士田飛龍的《反修例運動與兩制融合難題》和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台灣法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馮霞的《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的法制保障基礎與實踐路徑》兩篇文章。

  田飛龍在《反修例運動與兩制融合難題》一文中表示,此次反修例運動再次暴露了央港關係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並未真正解決,香港在回歸22 年之際依然是嚴格的“制度離島”,“一國兩制”的全面準確實施依然面臨嚴峻挑戰。香港反對派佔領立法會並成功癱瘓立法,則進一步塑造了香港社會運動的歷史記錄和巔峰體驗。循此演化,今後的23 條立法、國民教育條例等絕無可能順利通過。反對派任意升級政治對抗、在中美貿易戰之際變相站隊美國一邊的政治行為,可能有短期功利性的斬獲,但長遠來看必然遭遇重大政治失敗。中央更不信任,香港民主之路也因此會更加艱難。香港反對派及國內某些學者趁機倡議的“重啟政改”論更是火上澆油,不合時宜,將持續置香港於“過度政治化”陷阱,加重本土主義政治對抗和撕裂社會效應,遲滯香港與大灣區及國家發展主場戰略的融合進程,是不負責任的空泛之論。新時代的香港角色不再是單純依靠歐美體系服務國家初期現代化,而是深度參與和支持國家的“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支持國家正在主導及展開的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建構行為。

  馮霞的《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的法制保障基礎與實踐路徑》一文表示,“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的首次提出,不僅是啟動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具體設計,也標誌著祖國的和平統一進入一個新階段。在國內外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法理研究薄弱的狀況下,以《告台灣同胞書》和《憲法》為基礎的涉台法律規範體系形成為其提供了法制保障基礎,可以在堅守12333 底線和目標的基礎上,通過“134 個職業資格考試”和“台人台稅”的落實及推進“兩岸共同市場”頂層設計和實施進程,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的實踐路徑。

  本期“智庫思潮”欄目刊登了《制度學習、政策委託與雙向融合——兩岸融合發展的知識生產、制度創新與實踐探索》一文。該文由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副教授唐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助理教授、兩岸青年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超,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瀚,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唐揚共同完成。文章表示,融合發展要求我們從“推動交流”的思維轉向“推動參與”的思維。那麼,在落實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又該如何推動參與的實現呢?我們認為,要達成這一目的,需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第一,如何提高台胞的參與意願;第二,如何為台胞提供參與的空間。解決台胞參與空間的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為台胞實踐參與行為提供了客觀的可能。具體來說,為台胞提供參與空間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提高台胞在地方的政策參與;第二,提高台胞在基層的社會參與。習總書記融合發展的主張,是一項高屋建瓴、提綱挈領似的方針。落實這一方針需要更加詳細、周密的設計與安排。因此,本專題僅僅是從實踐層面針對現實存在的具體問題所提出的一些設想。然而,這些看似不成體系的想法,卻也是秉要執本的:制度學習、政策委託與雙向融合,直接指向了兩岸間知識的生產、制度的創新與實踐的探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