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兩岸媒體雨中游望海樓 了解海洋文化傳承
http://www.CRNTT.com   2019-07-10 00:25:52


望海樓山門(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溫州7月10日電(記者 海涵)9日上午,“聚焦浙江大灣區”兩岸新媒體聯合采風團一行冒雨來到溫州望海樓,感受其歷史之悠久、建築之雄偉、海洋民俗文化氣息之濃鬱。被譽為“氣吞吳越三千里,名貫東南第一樓”的望海樓,已然走出溫州,躋身中國名樓之列,並於2012年11月望海樓加入中國名樓協會。

  望海樓位於溫州市海拔227米的煙墩山上。游覽區由遊客服務中心、山門、顔延之雕像、詩詞碑廊、主樓、泓澄亭、心賞亭、同輝亭、品茗閣、海洋動物故事園等組成,占地140畝。

  據了解,望海樓始建於南朝劉宋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公元434年,與謝靈運齊名、時稱“顔謝”的詩人顔延之,任永嘉郡太守。他留戀洞頭的秀美景色,命人在洞頭的青嶴山(今大門島)建望海樓,以觀賞海景。約400年後的唐寶歷年間(公元825-826年),溫州刺史張又新前來尋樓,有感於樓館無存,作《青嶴山》詩記雲:“靈海泓澄匝翠峰,昔賢心賞已成空。今朝亭館無遺制,積水滄浪一望中。”這首詩收入《全唐詩》中,使得這一段歷史文化佳話留傳至今。望海樓於2005年1月重建,其主樓於2007年6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其它配套建築於2012年6月完成,累計已投入8000餘萬元。2012年11月,經中國名樓協會長沙年會審核,望海樓被接納為會員單位,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樓。

  望海樓巍峨壯觀,人們稱讚有“三絕四最”之美。三絕為:從海上島上看,她是一處絕佳景觀;登樓環視,是遍覽百島風貌的絕妙看台;樓內展廳,是普及海洋知識的絕好課堂。四最為:東南沿海島嶼建樓所處海拔最高,樓形眾星拱月氣勢最雄,樓匾楹聯名家聲望最隆,陳列漁村民俗物品最豐。

  記者一行重點參觀游覽了望海樓主樓。望海樓主樓,由江西滕王閣第29次重修總建築設計師陳星文先生主持設計,仿清式建築,座北朝南,占地7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樓層明三暗五,高35.4米。三、五層設有外圍觀景廊,樓頂部置4座小閣,呈眾星拱月之勢。望海樓竪匾“望海樓”系書法大師啟功先生墨寶。五樓橫匾“晉唐遠韵”集趙樸初先生書法,以時間的概念,從人文的角度,闡明望海樓歷史的悠遠,傳承的長遠。三樓橫匾“海日天風”集沙孟海先生書法,以空間的概念,從自然的角度,贊頌望海樓凝山海之奇趣,聚日月之精華。

  9日的溫州,陰雨連綿,隨著雨水而來的還有濃厚的霧氣。大霧中的望海樓主樓若隱若現,仿佛瑤池仙境。進入望海樓主樓,迎面看到的是大型貝雕《帆錨相依》,象徵著洞頭的先民們揚帆而來,定錨扎根,合力開發了洞頭列島。貝雕帆高5.7米,總面積70平方米,用8923斤的野生三角蚌蚌殼打磨嵌制,(對應洞頭全區面積892.3平方公里)是國內最大的貝雕件之一。貝雕帆上的八個大字“洞天福地、從此開頭”,是台灣著名詩人、作家余光中先生所題,他於2010年1月游覽洞頭,對洞頭的區名作了全新的詮釋。大廳左側是大型油畫半屏山,旅遊業行家贊譽半屏山是“神州海上第一屏”。她和台灣高雄的半屏山遙相呼應,是同根同源的兄弟山。大廳右側,放映的是專題片《古樓今昔》,以望海樓的建設、毀損和重修的歷程,再現洞頭的歷史文化,展望美好未來。

  二樓耕海牧魚廳,展現的是洞頭漁業生活概況及相關習俗。以模型、二維動漫、專題片等表現手段,介紹洞頭列島漁船發展簡史、海洋捕撈作業方式及海水養殖的發展;展示了洞頭民俗八大巧中的漁業生產四大巧及漁業生產的老物件。展廳還置有“捕魚達人”互動遊戲,讓遊客在趣味活動中增加海洋生物的科普知識。

  三樓閩甌風情廳介紹洞頭列島融閩南文化和東甌文化於一體的漁村生活習俗。陳列洞頭民俗“迎頭鬃”模型,再現了漁村生活場景,展示了民俗八大巧中的漁村生活四大巧、漁家菜肴“百島十二鮮”、漁鄉燈彩、生活老物件等。

  四樓非遺奇葩廳以實物、模型、動漫、幻影成像等多種方式,展現了洞頭區列入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至2012年底,洞頭區列入“非遺”名錄的項目,國家級2項,省級12項,市級28項,區級82項,琳琅滿目,蔚為大觀。

  五樓觀景廊繞觀景廊四望,洞頭諸島歷歷在目,南向,是洞頭中心漁港、半屏山及周邊島嶼;東望為新老城區,大道縱橫,樓宇林立;北邊,可見七橋連接的八個島,能見度高時,還能隱約看到靈霓長堤;西眺是浩瀚大海,養殖網架、歸航船只盡入眼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