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曹添旺:明年美英歐停滯性通膨 台經濟疲軟
http://www.CRNTT.com   2022-12-22 18:10:27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曹添旺。(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12月22日電(記者 方敬為)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曹添旺今天出席講座,對於當前通貨膨脹與全球經濟展望議題發表演講表示,美國誤判通膨情勢,導致起初未對症下藥,升息過猛,造成外溢效應波及全球經濟。預期明年包括美國、英國、歐盟都將陷入停滯性通膨陰影。台灣雖然基本面佳,但因為經濟以出口為導向,貿易夥伴需求面滑落,台灣經濟表現也將跟著疲軟。

  曹添旺認為,台灣經濟成長率明年要保3%都不容易,經濟表現無法樂觀,預測全球通膨問題要到2024年才有望趨緩。他更強調,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今年5月來到歷史新高,達到3.39%。若以通膨3個特性來看,台灣已滿足通膨定義要件,部分官員宣稱台灣的通膨相對緩和,根本是不知人間疾苦!

  “2022全球經濟展望論壇暨台灣金根獎頒獎”今天下午在台中中興大學舉行,曹添旺受邀擔任講座,以“通膨升息情勢與全球經濟展望”為題發表演講。

  曹添旺破題表示,近期有關於經濟議題的熱門關鍵字就是通貨膨脹,近年全球通貨膨脹的肇因起於新冠疫情,到美國先是貨幣寬鬆(QE)政策,然後又貨幣緊縮,加上烏克蘭戰爭爆發,導致能源供應混亂、價格波動等,讓通膨一發不可收拾。若以通膨的三要件來看,包括持續性、普遍性、顯著性來看,台灣也正在通膨浪潮上。他看不慣前一陣子有些官員宣稱台灣的物價還算溫和,一定是不知人間疾苦且不負責任的說法!

  曹添旺說,台灣的CPI在今年5月達到3.39%,創下10年來新高。雖然在帳面上不比美國的7%,歐洲甚至達到兩位數以上,可是綜觀通膨三要件看待台灣物價,人民痛苦指數並沒有較低,例如物價指數有一部分在房租,但這部分在做抽樣調查的時候都看不出來,加上多數人的薪資被物價上漲稀釋,荷包縮水,所以物價上漲並非緩和。

  分析全球通膨嚴重,曹添旺認為,美國錯誤的貨幣政策要負很大責任,美國因應通膨,緊縮的貨幣政策是一個途徑,就是升息,但美國聯儲局去年對通膨的判斷,認為是短期的,覺得是受到疫情導致供應鏈問題所造成的短期通膨,但現在看來是長期趨勢。美國從本來疫情時代不斷的QE,到再變成升息過猛。本來只是因應短期現象,到後來發現並非短期現象時,美聯準升息就足足高達17碼,美國一開始就沒有對症下藥,所以回過頭來造成全球經濟衝擊的後座力更強。

  他說,美國畢竟仍是世界龍頭,美元仍是全球主流貨幣,美國一有動作,反應到美元利率所產生的外溢效果就會影響到全世界,導致全球物價上漲又面臨經濟衰退。過去就有前例可循,包括兩次石油危機、次貸風暴等,都是類似狀況。當中石油危機也有戰爭因素,就如同今年2月發生的烏克蘭戰爭,同樣也有加乘效果,導致全球經濟前景慘淡。

  曹添旺說,雖然各方觀察判斷,通膨高點已過,可是短期內物價仍難以平穩,由於在需求面上景氣復甦,消費需求上升,但因為美國先前QE太多,導致過多貨幣去追求有限的財貨,使得物價難以降低。供給面部分,疫情導致人與物流斷鏈,加上烏克蘭戰爭還是持續,導致能源、糧食價格上漲,只要戰爭無解,工資及物價的盤旋作用會持續,通膨就難解。石油價格與能源危機尤其牽動通膨,俄國石油出口遭抵制,OPEC又拒絕增產,現在冬天來臨石油價格又更加看漲,連帶影響物價上揚。

  對於2023年全球經濟展望,曹添旺認為,不容樂觀,因為美國升息太猛,外溢效應,產生停滯性通膨陰影,可能要到2024年才會降息,通膨才有可能趨緩。判斷明年美國、英國、歐盟可能都會出現停滯性通膨,這是一大警訊,現在已有經濟衰退的跡象。台灣基本面算好,應該不會陷入停滯性通膨,但由於貿易夥伴經濟狀況都不好,市場需求下滑,台灣還能好多久?

  曹添旺指出,台灣的出口已經連續3個月呈現負成長,據今年11月進出口統計,出口首見雙位數衰退、年減13.1%,創7年來最大降幅,五大出口地區,除日本外,陸港、東協、美歐同步衰退。台灣的GDP出口為導向占比高達60%,出口引擎熄火,內部消費市場也疲軟,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要保3%,不容易。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