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北韓國街店家多山東人 彭守喜看兩岸風雨
http://www.CRNTT.com   2022-07-16 00:12:08


永和中興街因韓貨店鋪聚集,形成韓國商圈。(中評社 楊騰凱攝)
 

  彭守喜表示,他們當初在韓國有點像“夾心餅乾”,台灣人不瞭解華僑的會覺得他們是韓國人,可是在韓國又被當成外國人,自己小時候常常與韓國小孩子打架。華人做事比較努力,韓國人會覺得你佔用了他們的資源,韓國小孩也從長輩那邊承襲下來這樣的觀念,韓國民族性很強,韓國小孩子知道他們是外國人,在言語上對他們多會有所挑釁。

  彭守喜指出,另一個例子是,因為他們山東人很多開餐廳,餐廳老闆稱“掌櫃”,掌櫃的“櫃”在韓語講久了,發音越講越像韓語“狗”(犬)的發音,這是韓國人罵中國人的一種方式,這也是爺爺奶奶後來不想留在韓國的一個原因,反正他們拿的也是“中華民國”護照,也想來台灣看看。

  彭守喜表示,小時候在韓國讀的是華僑學校,是台灣方面出資的,教科書也都是台灣直接送去的,來到台灣住久了,他們當然也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但心裡難免還是會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不過這樣的區分現在很容易讓人誤解,讓他們華僑很容易被夾在中間,“我們認定的是‘中華民國’,也認定我們是中國人”。

  彭守喜坦言,雖然自己是華人,但是因為在韓國出生,自己也很喜歡韓國的天氣與環境,不過任何地方都有好的與不好的。現在他們選擇在台灣,韓國就變成偶爾回去回憶小時候的地方,韓國仁川變化也很大,漸漸也與小時候的記憶不同,而那個時代的歷程就是如此,如果爺爺奶奶當初沒有逃難,留在山東的話,又是另外一種故事,現在他還是有很多親戚留在韓國,他們也有自己的人生歷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