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劉必榮語中評:堅持中華民族才是和解契機
http://www.CRNTT.com   2024-05-18 00:41:34


台灣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一隅。(中評社 鄭羿菲攝)
 
  劉必榮說,蔡政府在大選後的兩岸策略,理想上是不想讓衝突不斷地升高,但實際上理想與現實作為仍有點差距。賴清德在陸委會、海基會的人事安排找邱垂正、鄭文燦,是相對比較溫和的,但或許為了考慮性別或派系,處理214金門撞船事件的“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卻留任,就沒辦法表現出想在兩岸關係上做出改變的氛圍,甚至吳釗燮也還在“國安”團隊,陸委會對“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回應,也讓兩岸無法降溫。

  劉必榮認為,賴清德的“國安”團隊人事佈局看得出來是延續蔡英文的政策,很難說有什麼改弦更張,但也需要一段時間觀察,吳釗燮等人會不會是賴清德剛上任,為了保證政權過度銜接平順,等待時間培養自己的人馬,才盡量不動這些人。現在要從“國安”團隊人事來判斷賴清德在兩岸關係上走鷹還是走鴿,都還言之過早。

  劉必榮建議,賴清德的520演說可以談及中華民族,本來兩岸之間的紐帶就是文化,從中華文化的角度去談兩岸,就能避開政治敏感,堅持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是一個和解契機,若連這都不願承認,然後告訴要降低兩岸緊張關係,是緣木求魚。

  AIT主席羅森伯格在3月31日至4月6日訪台,美國務卿布林肯在4月24日至26日訪問中國大陸,怎麼看美國在520前夕穿梭兩岸?

  劉必榮指出,美國的政策就是維持穩定的現狀,美國遏止中國崛起,但他不認為美國希望挑起兩岸戰爭以消耗中國,畢竟若美國被捲入戰爭也沒什麼好處,美國會在各方各面去遏止中國發展,包括科技戰、把台積電搬到美國,而台灣會不會因此利益受損,則不是美國的主要考量,美國還是以自己利益最大化為準,且要求台灣“no surprise”。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