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文化地標丈量城市的尺度
http://www.CRNTT.com   2021-11-14 10:02:09


(圖片來源:文匯報)
  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電/據文匯報報道,如果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麼建築毋庸置疑是文化演進的載體和固化體現。一個時代的文化一定會通過它的建築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永久的記憶。上海正是這樣的一本大書,徜徉在不同歷史時期留下的建築之間,上海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的想象都在眼前流動著等待每一個有心人去發掘。

  上海這座魔都所有的不僅僅是見證了百年滄桑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會,也不僅僅是法租界吸引你不斷探秘的大小弄堂裡的名人故居,它作為一座在東方崛起的世界都市,代表著21世紀範式的創新之城,上海也為我們提供了諸多當代文化的新的亮點,支撐著對城市未來的想象與期待。

  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新天地為全國貢獻了歷史街區保護和更新的範式,讓全國各地開始意識到歷史對於保護一座城市的文化價值之外也能為城市創造經濟的價值。傳統的城市裡弄成為了上海當代新的時尚街區和旅遊的目的地。

  進入21世紀,世博會為上海帶來建築文化的新高度,全世界的設計師在上海這座東方魔都展現他們的奇思妙想,英國館、丹麥館、荷蘭館等一系列世界最新設計理念的集中呈現讓上海人民不出國門能夠再次領略當代萬國建築的風采,也讓建築的創新和對當代科技文化最新進展的反映成為全市觀眾和媒體關心的話題。

  最近十年我們見證了徐匯西岸地區為城市貢獻了新的文化藝術地標。龍美術館在既有工業遺存的基礎上,創造了素混凝土美學的一座經典,用當代的建築語言再現了可追溯到古羅馬經典時代的連續拱券和穹窿的震撼空間。油罐藝術中心打破了傳統美術館的巨大室內類型,把一系列廢棄的油罐打造為獨立的展廳,在這裡不斷上演聲音和視覺的盛宴。蓬皮杜美術館在西岸的進駐標誌著上海在當代文化藝術、設計、建築的領域攀上世界的潮頭,國際重要的媒體多為此稱讚上海成為紐約倫敦之後新的世界文化藝術之都。

  繼西岸之後,兩岸貫通的濱水公共空間成為上海這座城市新的客廳,浦東和楊浦為這座客廳貢獻了新的設計案例。楊浦濱江更是將公共空間的景觀品質提升作為和建築單體一樣重要的方面。綠之丘這樣的建築創造了景觀建築學的新範例,在原有建築上切削式的減法形式操作將原有遮擋濱江岸線景觀的廠房做了調整,向濱水岸線層層跌落的退台空間使得建築成為了自然景觀的組成部分,建築和景觀共同奏響空間和環境品質的奏鳴曲。

  如果說公共空間高大上的文化建築更多創造了城市新的形象,那麼近年來廣接地氣深入社區的大大小小不斷湧現的城市微更新項目更是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感受到建築的魅力,感受到建築為每一個普普通通個體的日常生活帶來的改變。從衡複微空間、昌裡園,到永嘉路309弄口袋廣場,一系列在家門口的建築和景觀微更新項目,在“高大上”的文化和公共建築之外探索了一條更“接地氣”的建築實踐道路。尋常巷陌的煙火和日常性的點滴為這些項目營造了特殊的可感知的近人尺度。而在細微之處為人服務的理念更是讓普通的市民有機會在家門口閱讀和體驗新建築、新地標的魅力。

  上海是一座國際化的城市,很多文化地標同時也是建築的佳作。陸家嘴的浦東美術館以及三大文化建築最近以及不久將陸續建成開放。這些從大到小不同尺度、服務不同對象的為人的建築,才是這座城市最值得炫耀的資本,是它們讓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上海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化之都和設計創意之都,它為當代中國的當代城市文化貢獻著新的案例,也為每位身處其中的當代人提供了閱讀品鑒的對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