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蘇清泉:兩岸惡意螺旋上升會更加危險
http://www.CRNTT.com   2021-08-13 00:22:23


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前藍委蘇清泉。(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屏東8月13日電(記者 蔣繼平)針對立陶宛成中、美角力新戰場,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前“立委”蘇清泉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國召回大使歷史上3次都與台灣有關,台灣無法置身事外,若情勢越演越烈,台灣也會被推上第一線,兩岸關係惡意螺旋上升,中國會不會更迫切要解決台灣問題?台灣只會更加危險,執政者與民眾都該謹慎面對。

  蘇清泉,1957年生,屏東縣東港人,中山醫學大學博士、醫師。現任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黨中央委員、台灣醫院協會副理事長、屏東安泰醫療社團法人創辦人。曾任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屏東縣黨部主委等職。

  立陶宛7月同意台灣設立“台灣代表處”。中國8月10日宣布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也召回駐中國大使。立陶宛似乎已成為中美全球外交角力的新戰場。不過此事緣起也與台灣有關,接下來對兩岸關係發展有何影響?

  蘇清泉表示,立陶宛與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合稱“波羅的海三小國”,在冷戰時期就嚮往自由民主,而在蘇聯崩解之後,這三個國家也立即宣布獨立,並加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現在中國、立陶宛相互召回大使,顯示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嚴重性僅次於斷交而已,而立陶宛敢這麼衝,背後也是有美國撐腰力挺。

  蘇清泉指出,過去也有發生過類似的國際情勢與氛圍,第一次是1981到1988年這段期間荷蘭賣了兩艘潛艇給台灣,當時也引起外交角力。第二次是1995年李登輝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也造成兩岸關係緊張,隔年1996年還引發台海飛彈危機。第三次就是這次的立陶宛事件。

  蘇清泉說,第一次是中國召回了駐荷蘭的大使,並把中荷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1984年才恢復正常外交關係。第二次是中國召回時任駐美大使李道豫表達抗議,並停止中美高層往來,直至美方承諾遵守一個中國原則,李道豫才奉命返任。中國三次召回駐外大使,都與台灣有關。

  蘇清泉表示,由於立陶宛與中國貿易度極低,目前看起來,立陶宛對中國施壓充耳不聞,面對利誘也無動於衷,之後情勢可能會越演越烈,後續發展還有待觀察。雖然可以知道是美國在後面幫立陶宛撐腰,美國惹出來的禍,但台灣卻無法置身事外,只要立陶宛事件沒有和緩,兩岸關係一定會變不好。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