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金融時報:兩大問題擊潰台灣防疫防線
http://www.CRNTT.com   2021-06-02 10:52:20


金融時報直指台灣防疫升溫的原因之一是陳時中拒絕快篩,而大家也不敢“逆時中”。(照片截自指揮中心直播畫面)
  中評社台北6月2日電/台灣疫情燒不停,宣布第三級警戒至6月14日,但看來沒有可以解除的跡象。英國金融時報(FT)評論指出,台灣過去一年來對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得宜,但近來染疫人數激增形成空前挑戰,主要有兩大問題,首先台灣欠缺大規模篩檢機制,其次官僚文化,使得大家不敢逆時中(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現在應趕緊調整防疫策略。

  FT資深記者席佳琳(Kathrin Hille)評論中指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大陸爆發時,台灣記取SARS教訓嚴加戒備,以謹慎的邊境管制、隔離和追蹤措施,成為全球抗疫楷模,但後來卻出了問題。

  他在文中引述前衛生署疾管局長蘇益仁的話說:“過去一年來,我們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未能認清超前部署的必要性。”

  先是在大規模篩檢上搞砸了。“衛福部長”兼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拒絕用快篩檢測試劑進行普篩,堅持用PCR核酸檢測作鎖定目標的篩檢,PCR較精確但也較費時。其次,未能對市面不同快篩檢測試劑的效用進行研究,進而累積庫存。

  這導致檢測試劑不足,結果便是大量檢測樣本堆積,使得指揮中心不能即時、明確判斷疫情走向。

  專家也指出,在這波本土疫情爆開前,台灣把輕症病患送進設備最優良的醫院病床照料,以致醫院現在面對大量重症病患湧入顯得措手不及。

  另一是“文化”問題,陳時中領導抗疫紀錄輝煌,聲望如日中天,使其他公衛專家不敢“逆時中”,也阻撓地方官員因應疫情時主動出擊。

  去年成功防堵病毒擴散的一些做法,例如鉅細靡遺追蹤接觸史,有助阻止小型群聚感染,但現在對抗傳染潮迅速蔓延已顯得吃不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