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大咖講書:中評青年對話劉瀾昌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1-06-01 00:12:37


劉瀾昌解答中評青年記者提出的問題(中評資料圖)
 
 
  中評社記者:您在書上也提到,當時《蘋果日報》和《東方日報》打價格戰,一度衝上了銷量第一。現在黎智英被逮捕,您怎麼看《蘋果日報》從巔峰到沒落的過程?

  劉瀾昌:香港媒體的價格戰其實是很值得再研究的。我的研究比較粗淺,當時一份報紙賣5塊錢,但是《蘋果日報》只賣2塊錢,而且還送一個蘋果,等於是倒貼,所以一下子就把銷路給打開了。那時候香港的報紙市場是飽和的,大報有《明報》、《東方日報》,經濟類的報紙有《信報》和《經濟日報》,小報有《天天日報》,晚報有《新晚報》等。我們那時候一天至少買三份報紙,一份大報搭一份經濟報,再搭一份晚報。
 
  《蘋果日報》要在這樣飽和的市場里邊占有份額,就必須要出這樣的奇招,所以他打“價格戰”是一個商業競爭。黎智英原本是做紡織的,後來開始做媒體,先做了《壹周刊》。《壹周刊》原先也是嚴肅的,登一些時事分析,後來黎智英覺得不行,就走了所謂的“淫賤路線”。當時我們都說香港有“淫賤雙周”,一個《東周刊》,一個《壹周刊》,兩個鬥爛、鬥黃,揭露名人隱私。但是它的銷量的的確確是很不錯的,一下子《壹周刊》就盈利了。《壹周刊》做起來後,黎智英認為可以開始做報紙了,他覺得香港以往的報紙是陳舊的,因為香港的報紙沒有這麼大幅的照片,大家都覺得報紙版面很金貴,一個頭版用的大照片起碼可以放4000字,相當於三五條新聞。

  黎智英說他看了美國某些報紙就是以圖片為主的,另外新一代香港人從小看卡通片,所以他覺得辦這樣一份報紙一定會成功。他投資了兩份報紙,《蘋果日報》和《經濟日報》。這兩份報紙我都做過,《經濟日報》是經濟類的,路線是低投入、低成本,一直做了十多年,投入和收入才能夠打平;《蘋果日報》就是高投入、高產出,三個月日常賬就打平了,除了廠房等投資外,過了一年左右就追回了成本。所以黎智英在經商上是有一套的。

  後來他就和美國搭上了線,《蘋果日報》變得非常政治化。我認識的不少蘋果的同事,他們也不同意黎智英的做法,覺得他已經失去了一個媒體老板應有的身份,變成政治人物了。從辦報紙變成了幹革命,每當有大的遊行就積極介入,每次“七一”遊行站在最前排的那些人,舉的都是《蘋果日報》,他投入很多在這方面。我覺得他的投入獲利了,他判斷整個香港的社會基礎是黃大於藍,黃占六成,藍占四成,所以《蘋果日報》會有大量的讀者。現在他的戶口被凍結,但是他們還有60萬的訂戶,每人每月50塊錢,60萬訂戶就是3000萬的流動資金,按照這樣的水平還可以支撐下去。這是我以前在蘋果的同事說的,我個人是有點懷疑,還要再觀察一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