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把台灣當牌打,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做這種事了,以後還會做,這是中美大環境下的產物”,袁征說,特朗普政府最近發布的兩份報告,尤其是《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把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者”和“戰略對手”,寫入正式報告是比較罕見的。他表示,小布什時期主要是口頭和競選言辭(稱中國為“競爭者”),但這次是正式寫進報告裡面,所以這個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袁征分析,不管《台旅法》在執行過程中會怎麼樣,美方也不一定真的很在乎台灣,但他們用台灣問題向中方施壓的意圖是明確的。“未來雙方肯定有很多博弈,美國也不會不知道中方在台灣問題的立場,大家都很清楚對方的底線”。他認為,實際上《台灣旅行法》中有一些規定美國已經在做了,只不過還沒有以法律條文來進行規範,現在以《台旅法》的形式條文化,的確可以視為一個升級的舉動。他預判,未來特朗普若簽署,中方會採取相應舉措,所以特朗普政府會比較謹慎地對待。
但他同時表示,不能確認特朗普是否簽署,因為特朗普這個人難以預測,其行為邏輯本來比較怪,“比如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這是一個比較愚蠢做法,但他就這麼做了。”所以特朗普出牌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袁征總結說,《台旅法》只不過是中美博弈過程中的一張牌,美方希望以此施壓中方在其它問題上讓步。但他同時提醒,這張牌如果打過了就是爛牌,也就是會顛覆整個中美關係,所以他認為,《台旅法》在能多大程度上能夠執行,實際上還需要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