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鏡頭:建於明代的南北二京鼓樓有何異同
http://www.CRNTT.com   2018-02-19 00:26:11


北京鼓樓的台基與南京鼓樓類似,但北京鼓樓仍完好保留城樓,十分威武雄壯,且鐘鼓樓相鄰形成老北京最知名的城市地標。(中評社 束沐攝)
 
  北京鼓樓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清嘉慶五年(1800年)重修。下為高約4米的城台,台前後各有券門三道,左右各一道。樓面闊五間,重檐三滴水灰瓦歇山頂。明代北京鼓樓比南京鼓樓晚建約40年,有學者研究發現,從遺存柱礎上來看,南京鼓樓上部城樓柱網鋪滿城台頂部, 屋蓋將城台完全遮蔽, 形式與今北京鼓樓相似,在一些學者繪制的明代南京鼓樓猜想複原圖中,可以發現南北二京的鼓樓城樓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因此,可以預計,南京鼓樓、北京鼓樓與位於安徽鳳陽的中都鼓樓,均為明代都城鼓樓形制,也在同一個歷史階段所建,系同根同源同形的“姊妹樓”。

  然而,為何“姊妹樓”在今天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外觀?有學者認為,清代復建的南京鼓樓城樓“縮水”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建築功能有所改變。明初南京鼓樓是計時報時報警的場所,兼具禮儀功能,需陳設器具,舉行儀式。而清代建樓的目的為保護戒碑不受風吹日曬雨淋,同時保證拜謁者有較好的參觀環境,所以不需具備明初南京鼓樓的建築面積和體量。第二,中國傳統建築的規模往往與其等級有關。南京為明初都城,鼓樓建築在當時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等級較高。到了清初,政治中心在都城北京,南京為江南省省會,儘管後來又成為兩江總督府所在地,但在全國範圍內的地位與明初仍有很大區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