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關注:青年研究者剖析兩岸關係熱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28 00:13:45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師周小柯(中評社 束沐攝)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研究生白玉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分析了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歷程與前景。她表示,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發展30多年來產值低,對GDP的貢獻比較小,營業額增長率近年來出現負增長,發展到今沒有培養出國際著名企業,創新研發能力不足。

  白玉回顧了台灣生技產業發展三個階段:1982到1994年是萌芽期,政府通過成立公司的方式直接介入,政府的研究機構也為衍生公司服務;1995到2006年是初創期,政府改變了發展型國家模式的介入做法,而是為產業成立平台,但研發成果轉移到公司的過程並沒有那麼順利;2007年以來,政府改變了直接投資生技公司的做法,利用創投公司投資生技。她發現,台灣生技產業存在尋租問題,也受到島內政黨政治和選舉政治的影響。

  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宗昊對美國特朗普政府介入潛在台海軍事衝突的意願和能力進行了評估。他注意到最近大陸輿論對“武統”的討論,也注意到了美國長期以來的“棄台論”的聲音。他指出,台灣普遍存在著“美國會出兵力保台灣”的迷思,所以問題的核心在於美國的意願和能力,實際上牽涉到中美的戰略互動和計算。

  黃宗昊分析,就美國的意願而言,一方面由於特朗普是商人出身的總統,不受傳統意識形態的束縛,故其選擇出兵與否的戰略空間很大,另一方面由於美國若介入台海軍事衝突,一定有極高成本,這就導致美國社會不願意為犧牲士兵生命為代價而保台。他指出,台海局部衝突與中美全面戰爭的性質不同,若大陸對美釋放核威懾信號,中美就會進入“懦夫賽局”,這時特朗普最有可能的意願就是直接放棄干預,轉而和大陸尋求交易。

  四位青年研究者結束發表後,還進行了補充發言,並回答了現場聽眾的提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