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揭秘:周總理稱何為“海外的五四運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1 00:15:02


 
  台當局先放“台獨”回台發展 抑制愛國統一台胞力量

  吳國禎介紹,由海外留學生發起的轟轟烈烈的“保釣運動”,標誌性事件是1971年4月10日在華盛頓的大遊行,在沒有特別組織和號召的情形下,據估計有超過5000名學生自發前去遊行,這場活動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關注。他說,周總理秘密接見學生後,據轉述,周總理高度評價保釣運動,並稱該運動是一場“海外的五四運動”。“這些學生很不幸被台灣當局列如黑名單,長期不能回台,因而這股正氣不僅在島內被壓下去,在海外也被壓下去了”,吳國禎說。

  他指出,“解嚴”後,台灣當局開始開放海外流亡人士回台,但先開放了“台獨”回去,後來才開放愛國者、贊成兩岸統一的人士回去“所以今天台灣的情況其來有自了,因為先回台灣的人就先行占據了社會資源,現在‘台獨’勢力的存在和當時的情況很有關係,國民黨把正義的力量壓下去了,李登輝又把‘台獨’放回去,讓他們占據著台灣的資源”,吳國禎分析。

  “不管怎麼樣,‘保釣運動’延續十年,在中外學生運動史中也是非常少見的”。吳國禎回憶,2006年,當時保釣運動的一些參與者在一場會議上提議,將有關資料捐給兩岸有關部門,“因緣際會,我本人也在清華大學”,很快清華大學同意接受捐獻,2007年9月底進行了首次捐贈儀式,並且後來陸續呼籲海外台灣人將相關資料捐給清華大學圖書館。與此同時,清華大學圖書館也專門派人到美國、台灣、香港對“老保釣”進行口述歷史的訪談。

  吳國禎認為,這些資料非常寶貴,見證了台灣青年學生的保釣過程,也見證了台灣青年學生突破兩岸隔絕往來大陸的歷史過程。“美國燕京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圖書館也收藏了一部分,但我們自豪的說,清華大學圖書館收藏的是最全面的”。吳國禎建議,這些資料能夠受到更多社會人士與官方部門的重視,將其打造為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研究兩岸關係的學術寶庫。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