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國內產能過剩 專家列舉海內外18種觀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20 00:48:55


 
  第六個觀點:中國企業是不是得利了?他表示,當然短期可能得利了,但在當前全球通縮的狀況下,產業過剩是在各個產業普遍存在,比如原油,大豆、汽車產能、化工品、乙烯,這些全球都是過剩的。另外一方面,其實中國產業是在不同領域受到了嚴重衝擊,但中國並沒有去指責人家,讓人家去收縮產能。

  第七個觀點:中國產業的發展其實和我國整個工業化的過程密切相關,而且主要工業品的生產也是以國內目標為主,並不以國外作為主要的目標市場。他回顧,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交通、建築、汽車、住行的消費需求上升,國內的鋼鐵建材這種產能不斷擴大,主要滿足了國內需求,鋼鐵直到2006年才實現淨出口,只不過從去年以來的增長才有些加快。

  第八個觀點:怎麼看中國的鋼鐵的問題?他分析,2015年,中國粗鋼產量出現了30多年來的首次下降,說明中國鋼鐵峰值即將到來,可能要進入拐點。但這個拐點並不是一下子就斷崖式下跌。他表示,產量的回落是一個長期而且緩慢的過程,需求還是有,並不是一下就萎縮了。

  第九個觀點:中國的鋼鐵產業是不是都是水平低、污染多?他表示,中國的粗鋼產能利用率與全球水平基本相當。同時,新世紀以後新建的很多鋼廠,無論是設備的先進程度還是環保指標,不比國外的生產廠家差,他指出,這方面中國企業應該有自信。

  第十個觀點:中國的工業企業是不是都是國企壟斷的?他認為不完全是這樣。從工業企業來講,民營企業在數量上占很大部分,有些大規模的國有企業大部分已經完成了股份制改造,除了民營企業,還有很多中外合資的企業。他認為,在工業領域,各類所有制都是競相發展的態勢,不存在國有企業一家獨大,進行壟斷的局面

  第十一個觀點:中國政府是不是在這方面對過剩產能聽之任之?他表示,這也不盡然。他指出,近些年,中央政府運用土地、環保、用能等各個指標對過剩產能進行了一些梳理和有針對性的調整。比如2001年首鋼搬遷與2004年處理江蘇鐵本,說明了中央政府對過剩產能的一種積極態度。他指出,如果沒有這一輪的調整,可能會更亂、更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