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束沐攝) |
她表示,既往研究表明,在歷史上敵對緊張的國家和地區之間,觀光可以帶來一種接觸與體驗,而這有助於扭轉一些政治偏見和刻板印象,絕大多數研究也展現了正面的效果。不過,既往研究的樣本大多來自於美國、韓國、以色列等西方“民主體制”的國家,缺乏“另一半的故事”,故探索“威權體制”下的普通民眾進入實行“民主體制”且與其存在緊張關係的國家或地區後,相關態度是否發生改變,存在政治學上的意義。而在兩岸關係語境下,她以韓寒的著作《太平洋的風》與一些陸客、陸生的博客發言評論中對台灣有人情味、守秩序等讚美為例,稱大陸民眾通過旅行不斷接觸到台灣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故這種經驗是否會帶給陸客心理層面的改變,仍是目前缺乏研究的領域。
陸客赴台後 普遍對解決台灣問題更溫和、更有耐心
潘欣欣介紹,該研究訪問了兩千餘名中國大陸民眾,分別詢問他們三部分的問題:第一,是否有台灣旅行的經歷(包括自由行還是跟團游);第二,對解決台灣問題的態度(包括“步調”與“手段”);第三,對台灣的基本認知、與大陸的比較以及與人類學特徵相關的諸項資料。經過數據收集、整理與統計處理,結果表明,有過赴台旅遊經歷的大陸民眾,在處理台灣問題的時程上更有耐心,且在處理台灣問題的手段上更傾向於和平方式。而自由行陸客在該方面比團客更明顯。她說,儘管如此,仍有0.9%的受訪者即便有赴台旅遊經歷,但他們仍主張武力攻台。
最後,潘欣欣在總結時強調,兩岸政策雖然屬於精英決策,但同樣存在民意成本。她指出,這一研究發現對現實政策的啟示是:若精英傾向於強硬、民意傾向於溫和,就會增加精英採取強硬措施的成本,而大陸民眾赴台觀光的政策,則對大部分有赴台經驗大陸民眾的政治態度、政治心理產生了影響,他們變得更加溫和、更加有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