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郭秦健:目前中日關係存在許多結構性因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29 14:15:44


澳門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主任郭秦健(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9月29日電(記者 蘭忠偉)澳門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主任郭秦健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澳門與海上絲綢之路論壇”發言中表示,配合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是中日關係對抗大於合作的一個外因,中日之間目前的關係,還有許多結構性因素。

  郭秦健分析道,中日之間在亞洲上的歷史地位僅能有一個“老大”。從唐代到清代,中國是亞洲歷史上的“老大”,1894年的甲午戰爭,日本打敗了中國,踩著中國的肩膀成了亞洲老大並進入帝國主義列強之列。日本在侵略、奴役亞洲各國時,特別警惕中國的崛起。1937——1945年的中日戰爭,就是日本企圖吞並中國的一次失敗嘗試。二戰後由於種種原因,日本的戰爭責任並未得到真正清算,在美國扶持下,日本迅速恢復實力,並在上世紀70年代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國,且理所當然的成為“亞洲老大”。而1978後中國,特別是2000——2010年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亞洲老大。但是日本的不甘心、焦慮,成為日本對外政策的一個出發點,所以中日雙方合作少,爭端和對抗多,歷史現實因素都存在。目前這個“老大”肯定是中國,日本並不甘心這種態勢,因此投靠美國,給中製造種種麻煩,減慢中國的崛起進程就成了日本在東海、南海、台灣問題上種種作為的背景考慮。

  “我最近到日本,發現各階層包括政府官員、學者、媒體、財團人士、普通市民都有一種強烈的失落感,對日本經濟的長期停滯,中國的迅速崛起,中日經濟實力差距的不斷拉大(日本GDP從2010年被中國超過,目前僅為中國的一半),都有一種強烈的失落、焦慮感,而且對中國的發展有一種怨恨,認為中國搶走了不少本屬於日本的機會。”郭秦健表示,據一項民調顯示,日本國民85%對中國有不好感、不信任,所以日本的對抗中國策略,安倍的政策在日本國內有強大的民意支持基礎。

  郭秦健表示,日本政壇的全面“右翼化”,安倍未受到任何國內的制約。與上世紀50-80年代不同,日本政壇全面“右翼化”。以前提倡中日友好的政黨力量包括日本社會黨、共產黨、自民黨內親華派等基本泡沫化。以安倍為首的自民黨在日本國內不受到任何制衡,相反民調支持率高漲。此點與世界政壇上的許多國家因經濟發展、移民等因素走向政壇右翼化的潮流合拍。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香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