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會熱話:居家社區機構 讓中國人老有所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11 00:36:33


2013年3月12日,上海市靜安雕塑公園裡,幾位老人相聚在桃花下聊天,打發閑散時光。(來源:網易新聞)
 
  “社區的托管中心也是增加養老資源供給的有效途徑。但是社區托管中心無法對高齡老人提供足夠的照顧。當老人年事已高,健康問題較多時,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顧。”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電子政務中心的主任科員龍芳表示。與社區養老同為社會養老模式的機構養老,就是為需要長時間照料的老人提供養老服務的途徑。
 
  私立養老院應享受政府財稅補貼
 
  然而,養老院的資源分配不平衡問題,也是代表委員們關心的議題。
 
  龍芳代表說,政府建設的公立養老院床位不足,而私人興建的養老院收費偏高。老人退休金低,除了支付老人院的生活費用,一旦出現大病還要負擔醫療費,壓力不可謂不大。
 
  全國政協委員、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原院長侯艷寧指出,床位不足尚在其次,老人希望有親情的陪伴,這也是在養老院解決不了的。“中國人講兒孫滿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養老院這種集中養老的模式,自然有它的優勢,但存在問題也不容忽視。”
 
  全國人大代表倪惠英則提出可以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降低私人養老院的收費價格,讓更多有需要的老人老有所養。倪惠英說,如今很多老人院屬於社會資本興建,政府應該對私立老人院的建設加強引導,將其視為福利事業,給予資助和減稅,讓老人院建得更好。
 
  如何擴大現有養老機構的社會供給,全國政協委員、人行重慶營管部主任白鶴祥也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他認為,可以通過市場化手段將部隊、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閑置度假村、培訓中心、療養院所等設施閑置資產轉型為養老中心。這樣不僅可以極大地避免公共資源浪費,節約相關財政資金支出,而且將增大養老服務供給,讓更多退休老人得以享受到專業的養老服務。
 
  中國已經經歷了30多年的人口紅利期,在不久的將來,人口老齡化將是中國無法迴避的重要社會結構問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已經明確提到,中國將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統籌規劃建設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未來中國將如何解決養老問題,讓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貢獻半生老人們老有所養,值得全社會共同期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