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淳:台半導體將有美國壓力、中國制裁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22-09-02 01:03:32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TR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中評社 張嘉文攝)
 

  第一面向是美國到底在追求什麼樣的經濟安全跟經濟戰略支柱。李淳表示,因為相關內容會影響台灣,台灣在美國眼裡是一個不安全來源,必須要認清自己在美國人眼裡的地位,就會影響作為對台灣的影響。

  第二面向則對台灣會有比較中長期影響,李淳說,就是美國愈來愈頻繁出現所謂經濟謀略行為,這指的是用經濟作為工具,來達成政治外交的目的。正面的經濟謀略,譬如美國印太戰略,中國的一帶一路都是,意即彼此分享利益,通過貸款方式來重建雙方關係,達到外交目的,而晶片法案也是一種正面經濟謀略。

  李淳指出,負面經濟謀略行為就是最常見的出口管制,或者是投資審查、科技管制等。而經濟謀略行為會是台灣最大的挑戰,因為不管正向或負向,美國很多都已背離自己建立的規則,台灣現在面對的問題就是,美國不遵守規則,中國也不遵守規則,因此對於未來不能預測,這會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最大的壓力。

  至於中國制裁部分,李淳說,這方面痛苦的不在半導體,困難會發生在電子代工業,前兩周的四川大限電,電子五雄等等大廠在四川的產能,譬如廣達就有80%的筆電產能是在四川,這也就是經濟安全最在意的集中問題。

  李淳強調,台灣的電子代工業已被美國點名要做供應鏈調整的對象,同時間,台灣又有比韓國更多在兩岸政治上面的操作空間壓縮,連韓國都被中國制裁了,因此台灣當然會有面對中國的制裁風險。

  李淳最後建議,台灣要從半導體韓國的經驗,去學習瞭解有沒有需要去做經濟安全調整,來避免或者至少減緩未來出現類似韓國現在遇到的壓力時候,有比較大的調整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