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李黎明語中評:台會否被視為特朗普同路人?
http://www.CRNTT.com   2021-01-13 00:22:48


李黎明。(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新北1月13日電(記者 黃文杰)美國總統特朗普1月20日卸任在即,美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宣布解除美台官方交往限制、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也將於13日訪問台灣。退役上校、台灣戰略研究學會執行研究顧問李黎明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特朗普彈劾案、司法纏身,若最終被法院定罪,台灣會不會被美國新政府視為“特朗普同路人”?蔡政府要思考。
 
  李黎明,退役上校,東吳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台北市立大學、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現任台灣戰略研究學會執行研究顧問。

  李黎明告訴中評社,美國如果真心對台灣友善,不是選在特朗普卸任前才推出,因為特朗普執行空間非常有限,這就是古人所謂“口惠而實不至”,但是外界都忘了還有下一句:“怨災及其身”,台灣對於這種“口惠而實不至”不抱怨,已經保有難能可貴的道德情操。但是國際間本無道德的成份,如果美國政權即將交接,台灣還傻傻抱以期待,甚至希望回報,這不是政治智慧的問題,是尊嚴問題。

  他也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2016年11月在日本參議院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特別委員會中,怕被質疑一面倒向美國,特別引述《周易.革卦》的“君子豹變”,“豹變”具有隨風轉向的意義,安倍解釋不是為自己聲譽,是為了國家和國民可以丟掉面子,但是最佳的變革就是“大人虎變”,可以維持主體性。

  李黎明也解釋美國駐聯合國大使以及駐荷蘭大使的動作,其實也很奇怪。聯合國大使來台灣,不是忙於本業,性質形同“兼差”,政治效應有多大?

  李黎明解釋,有媒體報道克拉夫特來台的意義,就是要跟討論如何促進台灣在國際組織中的參與,這樣的觀點,顯然過於自信,忽視敏感且嚴峻的可能後果問題,在特朗普任期即將結束,台灣最需要沈穩,不能隨風起舞,重點是台灣應該維持主體性。

  他說,高明的策略原則,不是抱以期待,應該是沈穩、低調反應、趁勢向特朗普提出“議程表”、不管特朗普任期還剩幾天,就看美國給不給我們,絕對不是傻傻滿心期待最後卻落空,如果蔡政府敢提出質疑的話,聽聽特朗普的意見,這就是台灣“誠意提出客觀質疑”,把問題丟回給美國。

  李黎明表示,蔡政府這樣做,一方面,向特朗普以及拜登新政府,展現了台灣並非任人擺布的棋子,不是“很軟”的棋子,再者,執政黨更要急迫思考,如果特朗普最終面臨被法院定罪,台灣會不會被美國新政府視為“特朗普同路人”?台灣要知道怎樣找到自身利益與出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