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孫文研究學者談蔡英文的台灣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18-02-15 00:27:32


 
  匡思聖表示,蔡英文當選時,對外聲稱要謙卑、謙卑、再謙卑,強調多元價值與兩岸關係如常,但民進黨自取得行政與立法兩權完全執政以來,通過違憲的“促轉條例”、“不當黨產條例”,以抄家的方式展開對國民黨的清算,在中文教材上去文言文,在歷史教育上研議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自斷文化根源的做法,均與其所強調謙卑、多元價值、兩岸關係如常的承諾背道而馳。

  蔡英文能當選,除源自於人民對馬政府後期施政的不滿外,另一重要原因是民進黨長期以來宣揚具有民粹性質的“台灣認同”,吸引了一批鐵桿的支持者,但檢視其所主張的“台灣認同”,其內涵除是強調“台灣優先”與“福佬沙文主義”的的擴大外,未有任何深層的論述,民進黨過往即是藉此一封閉而又沙文主義式的“台灣認同”,操弄台灣過往歷史傷痕,藉撕裂台灣而獲取其政治利益。

  匡思聖指出,政策的訂定應是價值觀的反應,民進黨式的“台灣認同”的內涵,即應是其價值觀的反應,依前述對民進黨“台灣認同”的分析與民進黨執政以來所推動的政策觀察,其價值觀,未能跟上世界脈動,使台灣陷於“封閉”、訂定違“憲法”律對國民黨追殺,則反映出其“鴨霸”的心態,教育上的政策,自斷與母文化體的連結,讓過往台灣所保留的優秀中華文化傳統流失,而陷於文化失根,文化的底蘊與厚度喪失的境地,也因此檢視蔡英文上任以來所展現出來的“台灣加價值”就是一個“失根、封閉、鴨霸的台灣認同”,而此一偏差價值陷台灣於發展的失落。
  
  吳國勝發言時提到,蔡英文所謂的台灣價值,就是去中國化,為了遂行其“台獨”建國的夢,不惜將任何跟中國元素有關的事物全部拔除,不論這些元素對台灣未來的發展重要與否。蔡英文先否定中國的歷史,將中國歷史歸入東亞史,將中國視為等同於日韓的外國人,切斷台灣跟中國的連結,研判接下來就是設法消滅中華文化。去年曾有綠朝新貴發出要將“中華民國”所有學校的共同校訓“禮義廉恥”廢除,此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悠久而豐富多彩的文化,是今天台灣富而好禮社會的堅實基礎,一旦瓦解中華文化,台灣將是個寡廉鮮恥的地方。面對目前的情勢,台灣應該強化藝術文化的傳承及交流工作,落實文化藝術的扎根,期使中華文化源源流長,勿在我們這一代斷了根。

  馬祥祐說,台灣經歷多年努力所建立的法治價值與秩序,在蔡政府上台後被逐步摧毀。在處理不當黨產、年金改革等案中,無罪推定原則、法不溯及既往、人民財產非依法不得剝奪等基本原則逐一被打破。衡諸蔡政府所宣稱的政策效應,基本上是以砸毀台灣基本價值來換取選票,置台灣永續發展於不顧。

  劉燈鐘提到,台灣本是一個多元民主的社會,蔡英文在媒體訪談中提出台灣價值,該論點充滿功利的工具取向。首先,蔡英文上台後,執政績效不彰,民調支持度跌跌不休,欲藉此凸顯和重塑其領導人的位階。其次,藉此要柯文哲表態是否是民進黨的同路人,並以此作為今年底台北市長選舉是否繼續合作或打擊的依據。第三,蔡英文個人和民進黨狹隘的思維,在台灣價值標籤下,所有反對力量,都不符合她的台灣價值標準,都不愛台灣,都是台灣的敵人,因此必須被排除出去。在蔡英文的意識中,藍營和其他非民進黨同路人都是反改革,都是敵人,必須徹底殲滅。藉此號召選民要讓國民黨再輸一次,讓台灣再贏一次,這樣反改革的力量才會死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