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夏立言:期盼繼續“兩岸制度化協商”(全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14 10:42:08


陸委會與會人員。(中評社 彭媁琳攝)
  中評社廣州10月14日電(記者 彭媁琳)第四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張夏二會”,14日上午九時在廣州東方賓館登場,國台辦派出8名主談代表,陸委會則有7名代表,針對兩岸相關議題深入討論。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在講話中強調,當前絕大多數台灣民眾希望維持和平繁榮的台海現狀,及繼續展開“兩岸制度化協商”及“官方互動”,相信這也是兩岸與區域各方的共同願望;然雙方努力的成果如果難以為繼,將陷入“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窘境。以下為夏立言講話全文。

  國台辦張主任、陳副主任、國台辦與陸委會的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在場的記者朋友們,大家早安!

  首先,感謝張主任及國台辦同仁對陸委會此次來訪的妥善周到安排。這是我擔任陸委會主委以來第一次訪問大陸;第四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能在“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的發源地、大陸改革開放形象鮮明,及兩岸商貿發展開路先鋒的廣東省廣州市舉辦,對兩岸關係互動發展歷程的開拓與延續、創新與深化,都具有特殊意義。

  當前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時刻,貴我雙方必須致力維護與珍惜兩岸7年多來的努力成果。2008年以來,兩岸共同創造和平穩定的台海局勢,為民眾謀取福祉,獲得兩岸人民及國際社會普遍的讚揚與支持,這是兩岸關係發展歷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在此過程中,雙方以溝通、合作取代對立與衝突,讓兩岸關係達到隔海分治66年來,最為穩定與和平的狀態。這樣互動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爭議”!這一處理態度與思維在此關鍵時刻益形重要,雙方應共同悉心呵護得來不易的歷史性成果。

  17年前的今天,兩岸舉行“辜汪會晤”,達成了四項共識,該會晤植基於1992年香港會談之後所獲致的“九二共識”;當年大陸方面要求對“一個中國原則”表述進行協商,台方提出方案並表示“對一個中國原則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大陸對此表示尊重並接受,這就是“九二共識”,此一歷史事實必須被尊重。這些年來兩岸制度化互動得以順利展開,就歸因於“九二共識”將可能觸及的定位難題,作了雙方可以接受的處理。

  兩岸之間,有歷史遺留下錯綜複雜的關係,也有交流往來所衍生的各種問題,這些事情的解決無法一蹴可幾,需要雙方在交流協商過程中,面對現實、累積成果、培養互信。兩岸課題理應用理智、耐心與恆心,循序漸進。兩岸有各自不同的歷史記憶與發展歷程,也有共同的語言與文化,在互動過程中不時會激盪出火花,這是兩岸交往的必然。我們認為,正因為存在差異,才需正視彼此、努力溝通,並更加珍惜雙方難能可貴的成果。兩岸在處理涉及雙方重大議題時,或有不同的主觀設想,但如能秉持善意尊重的態度,體現設身處地、相互瞭解,透過務實溝通妥適處理,將減少實踐上的期待落差。

  外界對後續兩岸情勢或有不同解讀與看法,但當前絕大多數台灣民眾希望維持和平繁榮的台海現狀,及繼續展開“兩岸制度化協商”及“官方互動”,相信這也是兩岸與區域各方的共同願望;然雙方努力的成果如果難以為繼,將陷入“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窘境。我們願意正向思考,也更應勇於承擔歷史重任,兩岸應繼續鞏固既有“兩岸制度化協商”及“官方互動”的基礎與機制,面對挑戰與複雜情勢,跳脫兩岸關係陷入跌宕起伏循環的困境,才能邁向真正穩定的兩岸關係,建構更多的成就與豐碩果實。

  展望未來,我們對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路線深具信心,絕對經得起民意與歷史的檢驗。維繫台海和平是雙方共同責任,我們相信“事不為不成”,兩岸情勢越敏感複雜,越需要在既有的機制下,務實溝通協商;越有爭議,越需要持續建設性對話,才能拉近距離、消弭鴻溝,為人民的福祉及可長可久的兩岸關係創造有利契機。

  最後,我代表陸委會誠摯歡迎張主任再度率領國台辦的朋友,在適當時機到台灣訪問;也祝福各位朋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