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葉劉淑儀:未來特首需回應變革呼聲
http://www.CRNTT.com   2016-10-24 01:06:30


曾鈺成認為,如果“高度自治”下的“港人治港”無法成功,不能通過“港人治港”維護香港的繁榮安定,將影響中央和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亦認同香港要堅持一國兩制,不過她認為關鍵在於“如何做”,而非“做什麼”。劉慧卿還指出,明白市民希望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做事,但是其中需要跨黨派的合作和討論,而不能因為行政主導的原則而抗拒立法會在這一過程中的角色。

  非建制陣營理念由政治轉向經濟民生

  學者袁彌昌指出,早前的立法會選舉出現了三大變化。其一在年輕化方面,袁彌昌認為這一傾向比本土化和港獨化明顯得多,而且基本上屬於自然過程,其中市民渴求無包袱、義無反顧的“清新政治”,加上立法會過去一段時間空轉的背景,令有理念卻無政績的新人得以勝出。

其二是建制派的中間化趨勢,長遠有助重建“中間政治”,可成為香港走出困局的路徑。不過袁彌昌擔憂,這並不意味建制派當中的強硬路線不復存在,而是有可能令建制派內部貌合神離,出現碎片化的情況。他還認為,反佔中和反拉布的議題在今次選舉中為建制派帶來新票源,但在下次選舉將會失效,因此建制派應尋求開拓年輕的新票源。

  其三是左翼本土力量在右翼本土力量遭確認書安排遏止的情況下崛起,而且前者的勢力蓋過了後者。袁彌昌表示,或許正是因為右翼本土力量受阻,才令青年新政梁游二人要在立法會宣誓過程中以出位言論重新吸引眼球。他指出,相比之下,左翼本土的主張更多源自經濟角度,而且這股年輕力量能夠發起更廣泛的社會運動,從而急速淘汰和取代傳統的勞工政黨,例如工聯會和工黨。

  袁彌昌說,左翼本土力量的代表人物包括朱凱迪、劉小麗和羅冠聰,他們以左傾反霸權、民主自決和社會公義為主張,凸顯了香港的年輕人問題,以至本土港獨問題的經濟民生根源及性質。不過他認為,民主自決不同於民族自決,此處的民主是爭取社會公義的手段,能夠賦予香港民主新的、更具體的意義。

  袁彌昌還提到,自2003年起,香港社會日趨政治化,政治及經濟分頭發展,經濟議題更退居二線。而在佔中之後,以身份認同和經濟議題為主打的本土民粹主義佔據上風,傳統以政治議題為主打的民主回歸派逐漸淡出,加上傳統泛民的左翼政黨沉迷抗爭、拉布,中間偏左即左翼社會民主路線長期呈現真空。由此,一條新的經濟軸線出現,左翼本土力量在其中恰恰一枝獨秀。

  袁彌昌認為,朱凱迪、劉小麗和羅冠聰所主打的左傾反霸權、民主自決和社會公義,正正屬於政治、經濟和社會三個層面,而過往傳統泛民的政治化主張,未來將向經濟民生化轉移。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香港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