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楊明勛解析港台社會抗爭運動聯繫與不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14 00:26:03


 
  楊明勛進一步指出,香港公民抗爭相對於台灣而言,以功利性質居多,抗爭者的出發點在於對香港的未來充滿悲觀,故多選擇在抗爭過後,尋求拉高自身知名度,轉往西方國家移民。即使留在香港,也多進入選舉政治體系,忙於地區選舉與繁瑣的選民服務工作,較少具有原先的機動性,也缺乏傳承。

  楊明勛還指“有趣者為香港某些敵對份子標舉‘今日香港、明日台灣’”,警告“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政治,有可能發生於未來統一後的台灣地區。但他認為,在激情過後,台灣青年也應反思:“香港與台灣的處境是否一樣?”。因為終究台灣仍停留於國共內戰蔓延下的“中華民國流亡政權”,並不因台灣推動民主轉型以及其附帶的選舉政治而有所改變。而內戰架構遺留的不僅是歷史問題,亦是政治問題,這並非政黨輪替所能解決。

  他說,目前通過便捷的交通以及台灣當局的長期僑務政策,台港兩地社會之間具有連結,也互相給予對方居民免簽證入境待遇。尤其對青年社群而言,共有的娛樂文化,以及兩地對於中國崛起和區域生活圈一體化的憂慮,凝聚了香港與台灣公民運動的勢力。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香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