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姚景源答中評:RCEP表明全球化人心所向
http://www.CRNTT.com   2020-11-19 00:11:49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 張爽)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在中國記協舉辦的新聞茶座上回答中評社提問時表示,RCEP的簽署表明經濟全球化還是人心所向,人類社會只有分工才能不斷走向進步,逆全球化顯然是不合理的。在後疫情階段,RCEP的簽署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

  姚景源對中評社說,RCEP的簽署表明世界各國的共識還是經濟全球化,全球化的基本原理沒有變,比如每一個國家都要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都講到了國際分工和國際合作,人類社會只有分工才能不斷走向進步,逆全球化顯然是不合理的。

  姚景源說,這次簽署RCEP的成員國有15個國家,占全世界的人口和經濟總量的分量都相當大,這說明經濟全球化還是人心所向。這是推動自由貿易的發展的非常好的開端,特別是現在全世界都走向了後疫情階段,RCEP的簽署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

  姚景源在講座上表示,中央提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根本上講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的必然選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一定要建立在比較優勢上,40年前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比較優勢是廉價勞動力,但是沒資本、沒技術、沒市場,只有國際大循環一個選擇。但現在中國的比較優勢變了,中國有了全世界最大的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和強大的內需潛力,因此整個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放到這個強大的國內市場上來。同時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也發生變化了,40年前的主要矛盾是吃飽穿暖,現在的主要矛盾則是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姚景源說,中國把國際大循環轉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根本上講是符合經濟規律的,是一個科學的轉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