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環境部答中評:科技支撐北京改善空氣質量
http://www.CRNTT.com   2020-09-12 00:12:20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北京9月12日電(記者 張爽)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回答中評社提問時表示,北京市的空氣質量改善,首先靠北京市自身持續不斷的努力,同時也有區域其他城市聯防聯控的貢獻,其中科技支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先進技術和手段在“2+26”各城市的廣泛應用,對整個區域的精准治污、有效治污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作用。

  香港中評社記者:正如您剛剛所提到的,最近兩年我們的確感覺到北京的藍天明顯變多了。請問在提高首都北京空氣質量方面,都採取了哪些科技手段?這些科技手段又實現了什麼樣的效果?謝謝。

  趙英民:“2+26”城市區域具有半封閉地形、環境容量小的特點,北京地處“2+26”區域的最北端,也是區域大氣擴散條件相對較差的城市,因此北京近年來空氣質量的環境明顯改善,客觀講,首先北京市自身持續不斷努力,同時我們必須要看到,北京市的空氣質量改善,有區域其他城市聯防聯控的貢獻。在這其中,科技支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先進技術和手段在“2+26”各城市的廣泛應用,對整個區域的精准治污、有效治污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作用。當然,在科技支撐方面,北京市也是走在了區域乃至全國的前面。

  說到具體的科技手段,剛才我大概介紹了,也是我們攻關項目的主要產出。我簡單點一下。一是關於建立空天地一體化大氣環境監測體系方面,運用了新一代高時空分辨率的衛星遙感、激光雷達垂直監測、大氣組分觀測、在線監測、走航監測等新技術手段,構建了涵蓋鄉鎮(街道)PM2.5和TSP高密度的監測網,全方位助力大氣污染的防治工作,這裡面有大量的新技術。

  二是創新建立了大氣PM2.5綜合源解析技術,實現了大氣PM2.5精細化的來源解析,支撐精准治理。

  三是創新污染源排放監管技術,實現精准執法,運用基於物聯網大數據的精細化管控技術,建立了重型柴油車遠程在線監控平台;集成衛星遙感、地面PM2.5高密度監測網和污染源點位等數據,開展網格布點,進行“點穴式執法”。

  四是預測預報技術顯著提升,實現了精准預警。建立了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城市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技術體系,目前整個區域重污染過程的預報準確率接近了100%,也就是說對重污染過程,我們不會跑掉的,只要有,就會及時預測出來,向公眾預警。污染的級別準確率現在已經接近了80%,不說十拿九穩,十拿八穩,到底是輕度污染還是中度污染還是重度污染,準確率達到了80%。預報的時長由提前7天拓展到了提前10天,早一天就能為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依法實施重污染天氣應對爭取時間,更加從容,同時也進一步減少對經濟社會的擾動,同時還可以精准防控和削減重污染天氣的污染程度。為準確識別污染過程、啟動污染應急措施提供了關鍵的科技支撐。

  五是包括超低排放在內的一系列綠色製造和污染治理新技術,實現了產業升級和高效治污相統一,這方面有很多的技術,比如說區域內火電廠超低排放,目前超低排放裝機機組容量已經達到了80%,火電超低排放技術我們是世界領先的。目前,超低排放技術正在由火電行業推廣應用到鋼鐵以及其他行業。另外,低氮燃燒改造大幅度降低氮氧化物。此外,像新能源車、柴油車治理等,都是高技術、新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在污染末端治理,更多的是在綠色製造、綠色生產、產業升級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正是因為這些技術,才使得我前面給大家介紹的整個區域,在過去的幾年當中實現了經濟繼續快速發展,但同時環境質量快速的改善。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