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部分特色小鎮建設陷入三大誤區,如何尋找文化之魂?
http://www.CRNTT.com   2019-12-06 08:56:20


  中評社北京12月6日電/特色小鎮大洗牌

  特色小鎮建設正式全面展開已有3年,然而遇到了一些問題。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對此進行了一系列規範糾偏工作:

  第一,在現有的3個國家層面創建名單中,即住房城鄉建設部的兩批403個“全國特色小鎮”、國家體育總局的96個全國運動休閑小鎮、國家林草局的50個全國森林小鎮,已正本清源地將兩批403個“全國特色小鎮”更名為“全國特色小城鎮”;國家體育總局已淘汰整改了34個運動休閑小鎮、保留了62個;國家林草局正在制定森林小鎮的規範標準。

  第二,各地區共淘汰整改了385個“問題小鎮”,包括虛擬小鎮、行政建制鎮等形式的虛假小鎮。其中,在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中淘汰整改了70個、保留了996個。

  文化類小鎮歷來是特色小鎮的主力軍,在國家公布的第一(共127個)、二批(共276個)特色小鎮中,文化旅遊類分別有88個、144個,占比69.29%、52.17%。如今在整治中已經有不少悄然退場。

  典型如成都的龍潭水鄉,花費將近20億元,用時四年,如今面臨困境;又如陝西渭南的和仙坊民俗文化村,作為陝西文化旅遊商業的代表之一,曾紅極一時,如今商戶已普遍撤出。

  文化類小鎮三大誤區

  自特色小鎮出現起,文化主題便是“香餑餑”。與科技、創新、創業等技術性小鎮相比,文化類小鎮起步條件相對寬鬆,門檻低,然而,門檻寬鬆造成“一哄而上”後,大量的文化主題小鎮發展良莠不齊、問題突出。從目前情況來看,這類特色小鎮建設面臨三個重大誤區。

  一是陷入盲目跟風、“千鎮一面”的同質化窠臼。

  自特色小鎮上升為國家戰略,各地隨之火速跟進,甚至有的省提出要建100個特色小鎮、100個文化小鎮和100個旅遊小鎮,交叉重叠、重複申報與同質化現象嚴重,“念鄉鎮”、“古韵小鎮”、“創意園區”、“××小鎮+”等名字扎堆出現。

  有數據顯示,中國有2000多座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古鎮,但有全國知名度的並不多。“看似一個樣,吃喝差不多”已成為諸多文化類小鎮的真實寫照。

  二是難逃過度商業化的魔咒。

  特色小鎮的商業設施除了承擔吃住購等基本功能,還承擔著文化展示、互動交流、游覽體驗等複合的功能。

  然而,在某些地方管理部門一味求業績、開發商一味求收益的情況下,部分小鎮出現過度商業化的傾向。古城鎮中富有特色的民俗傳統、民俗活動要麼被膚淺的包裝加以推廣,要麼隨著古鎮的商業化而消逝湮沒。
原真性缺失導致古城鎮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氛圍開始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喧囂的酒吧、千篇一律的旅遊紀念品商店和大刀闊斧改造古建的民宿和客棧,還成了旅遊投訴的重災區,酒托、出租車宰客、導游罵人等現象屢見不鮮。

  三是走上“穿衣戴帽”、造假成風的歧途。

  在一窩蜂的特色小鎮熱潮中,一些地方出現“有特色的要上,沒有特色的創造特色也要上”的情況。要麼一味“求洋求新”,玩概念、趕時髦,建築風格上追求全面西化,如常德德國小鎮,小鎮主打異域風情,從漢諾威百貨、德國咖啡店,到德國黑啤酒吧、溫德姆酒店等,照搬了一系列德國的東西,既不符合大眾品味和消費者需求,又難以真正利用德國的文化底蘊,新鮮感過後如今已相對冷清。

  要麼為了追求歷史文化而刻意仿制、造假,如大肆興建古鎮、民俗村,“泥磚墻外貼木頭、鋼筋水泥上戴灰瓦”,更有甚者,如古北水鎮,從周邊地區古村鎮收集各類建築素材,人造出一個江南水鄉,和長城腳下的原生文化相比顯得有些違和。

  特色小鎮的特色在神不在形

  種種誤區之下,這些貼著文化標簽、曾經風光無限的特色小鎮如今不少已黯然失色,歸根結底,特色小鎮的特色在神不在形。
諸多特色小鎮的開發打造雖高舉文化的旗幟,卻偏離了文化的本質,只停留在文化的表層現象。

  一般來說,同一區域或鄰近區域的文化相似度較高,如果對當地文化認識不足、挖掘不深,小鎮呈現出的文化表現方式、建築風格、人文景觀、飲食特色等方面會趨向於同質化,導致小鎮在市場競爭中缺乏較強的核心競爭力。

  例如在白鹿原上,短短一年之內,便有白鹿原民俗村、白鹿原影視城、白鹿倉景區等景區扎堆開張迎客,且都以“白鹿原”為主要包裝看點,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質化競爭。

  同時,特色小鎮基數大,不同區域也可能出現以相同或相近的的文化為核心發展的小鎮,以民族文化類小鎮為例,苗族、土家族、壯族等少數民族在多個省市均有分布,若不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內涵,很難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競爭優勢。

  此外,當下文化小鎮屢遭扭曲,是錯把歷史當文化,過多地強調了文化基因中的歷史積澱。經典意義上的文化往往被認為是歷史沉澱的產物,一些以文化為核心的特色小鎮便陷入了對歷史“追根溯源”的慣性依賴,轟轟烈烈的古鎮熱所折射出的正是對歷史文化的非理性迷戀。

  然而,且不說有的歷史文化特色小鎮,並沒有形成文化產品和服務,只有一些舊的民居或街坊,並不具備所謂的歷史文化傳承功能,所謂的歷史文化小鎮空有概念。

  況且,有的歷史文化特色小鎮所擁有的歷史文化資源並不是優秀的中華文化,而是一些沒有產生過重大作用並被歷史淘汰的生產、生活方式或負面歷史典故,這都背離了發展文化旅遊和建設文化小鎮的初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